我觉得是真情流露,特别是陈凯歌导演在肯定他的时候,他的眼圈都红了,表示从来没有人表扬过他,都是在否定他。
虽然郭敬明早期曾被“抄袭”传闻缠身,包括他的所有历程中也都和这两个字有关。
但是,这不能作为否定郭敬明才华的理由。
前阵子,叶公子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郭敬明的文章,大体阐述了他从出道到成为作家和导演的历程,其实仔细看看,郭敬明的成功之路和他自身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
郭敬明本是四川的一名普通学生,家里父母也是职工,只是他从小就喜欢写东西,上小学时就已经开始自己尝试投稿了。
中学时,他就已经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后来因为在“榕树下”发表的文章很受欢迎,连续两三年获得了文学比赛的一等奖,才渐渐被一些编辑发现。
后来,有编辑就包装他,给他出书之类的,他才慢慢走上文字创作之路。
从他十七八岁开始,他的小说和书就没有断过,想象就可以知道,无数个日日夜夜,当别人都出去玩儿的时候,他是在伏案创作的。
有位读者说:“2004年的时候,我还是他的小迷妹,晚自习下课后(估计在10点半到11点之间),跑到小卖部打他工作室的电话,接电话的姑娘说,他正在加班,很忙,连续忙了很久。其实算算,那个时候的他不过21岁,就已经很拼了。而在那之前了?想想也是知道的……他写的东西本来就是给少年不知愁滋味,却赋新词强说愁的少男少女看的……存在就是合理,没必要去抨击别人的呀……”
虽然很多主流媒体并不喜欢郭敬明的文字,但是他的文字在那些年却带给很多年轻人心灵的慰藉。
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字,存在就有其价值,有人喜欢有人肯定就不喜欢,有人喜欢吃西餐,但是有人就是喜欢吃大蒜,所以,这个是不冲突的,只是多种不同的文字载体罢了。
就如我一个读者所说:“只许有大漠狼烟直,不能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大江东去的还写小轩窗,正梳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喜欢大猪扒,我偏喜欢小白菜。你可直说你不喜欢,但无权粗暴质疑他存在的理由。”
还有一位读者说:“他的书我都看,无论文字描述还是故事情节都很饱满,把一些暗面上的事夸大的放于表面,会对人心理造成抨击,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就像各个层出不穷的短视频,有人觉得好,也有人觉得不好,之前他的文艺占据了我半个青春。”
郭敬明本人在早期非常的自卑,特别是从四川考到上海上大学之后,他感觉自己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出名早期,他身边围绕了很多记者和镜头,一直在他的身高上做文章,不断的想要找到她缺点,进而夸大这些缺点,让他受了很多的流言蜚语。
就如他自己所说:“好像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没有人表扬我,只有人抨击我,我不知道为什么?难到仅仅因为我是郭敬明吗?”
特别是《小时代4》的票房失利之后,他打破了自己以往的高票房神话,打破了自己“郭敬明”这个品牌,很多媒体更加冷嘲热讽,郭敬明内心的肯定是难过的、孤独的。
近4年,他没怎么出现,一直在自我治愈。这次节目中的一些情绪上的波动,肯定会影响他,我觉得他的情绪波动肯定和自己的内心有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作秀。
其实认真看节目会发现,郭敬明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我觉得用作秀来形容他有些肤浅。
希望他能慢慢好起来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