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为啥会到中国

从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首次在国内发现以来,目前截止到2018年12月19日,已经在我国的22个省、直辖市内发生了94起非洲猪瘟,涵盖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给全国各地养猪朋友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说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恶魔”非洲猪瘟的“前世今生”之“今生”。

回顾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自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发现以来,距今年2018年已经将近100年了,至今非洲猪瘟在病猪体内的发病路径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主要是由其病原微生物学特性决定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现阶段已研制的一些非洲猪瘟疫苗,虽然能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并不具备中和非洲猪瘟病毒的能力,无法达到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自1963年在葡萄牙开始尝试第一个弱毒活疫苗,已经为寻找有效的疫苗进行了很多尝试,但一直没有成功,但是,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扑灭非洲猪瘟,证明疫苗并不是净化非洲猪瘟所必须的。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们国家的养猪业带来的重大影响

  1. 养殖业产业格局的重塑 目前养猪业占畜牧业的比重高达 50%,猪肉消费占肉类 60%以上。 非洲猪瘟疫情势必打击部分养猪从业者的养殖信心和补栏意愿,因此有必要提高牛羊肉等其他肉类的生产和消费,降低对猪肉的过度依赖。
  2. 经营 / 盈利模式的调整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生猪跨区域禁运,加上屠宰加工分布不均衡,给养殖场的正常经营造成困难,部分猪场压栏现象严重,资金和养殖空间压力大。 规模化猪场今后需要重新统筹布局养猪配套产业,向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
  3. 养猪模式的改变 公司加农户是很多地区和企业的养殖模式,非洲猪瘟给这种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挑战,有关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养殖和经营模式。
  4. 生物安全体系的提升 国际经验表明,面临凶险的非洲猪瘟疫情,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的散养户和中小猪场迟早会成为它的“盘中餐”。 环保压力和非洲猪瘟疫情大大提高了养猪从业的风险和门槛,这对推动养殖业提档升级不失为一件好事。
  5. 泔水养猪的终结 目前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相当比例发生在泔水养猪户 ,泔水已被证明是危险的传染源 。 可发展泔水的替代处理途径。据报道,有人用泔水饲养蟑螂来生产动物源性蛋白,这不失为一个变废为宝的策略。
  6. 饲料业的蜕变 近期有报道称,从部分猪血浆蛋白粉中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这几乎宣告了猪源性饲料添加剂(如血浆粉、血球粉、肉骨粉)的死刑。 如何解决这些添加剂的出路和替代途径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7. 脱贫攻坚的挑战 生物安全条件差的家庭农场面对毁灭性的非洲猪瘟,几无抵抗之力,疫情可谓散养户的“梦魇”。 政府需要帮助贫困养殖户设计和建设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养猪小区和设施,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在规模化猪场布局配套产业时给贫困养殖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8. .猪调运装备的升级 目前频繁的生猪调运和简易的运猪车辆,是疫情长距离扩散的主要风险因素,亟待建立可监测、可追溯、符合生物安全的生猪 / 猪肉调运和监管系统。
  9. 衍生产业的兴起 伴随着非洲猪瘟的爆发和蔓延,一些新兴产业和产品,如病猪无害化处理专业公司、高效消毒剂、冷鲜肉物流、动物源性蛋白替代品、非洲猪瘟检测和防控制剂等势必应运而生。

此次非洲猪瘟在国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有哪些?

  1. 防控观念必须改变,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是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过去只注重疫苗免疫注射,轻视消毒灭源,也没有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现在没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必须从消毒灭源开始,防止病毒进入猪场区域。
  2. 这是场持久战,考验的就是我们防控的信心与耐心。ASF发生,在南美的巴西清除用了至少六年时间,在欧洲的西班牙甚至用了三十年,中国的国土面积及养猪数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3. 强化防控体系,不能单单依靠官方力量,我们必须学习西班牙,也要重视民间协会及组织,划区分治,先强调区域净化再谈全国整体净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重要的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水平。
  4. 坚持“拔点、灭源、防扩散”,联防联控。
  5. 养猪业转型升级,生猪产业全国重新布局,过去的南猪北养现在看来有点悬,养殖方式也要彻底改变,生物安全要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西班牙扑灭非洲猪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1. 发现并屠宰携带非洲猪瘟的动物,彻底消灭感染的畜群,对感染畜群的养殖者进行充足的经济补助是很有必要的。
  2. 改善动物饲养设施,以防止疾病蔓延,改善生物安全及公共卫生措施以避免病毒在畜群之间传播,这对扑灭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 建立一个流动的兽医网络队伍负责管理公共场所的卫生,做好动物标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种猪血清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在屠宰场做好血清学控制,以及进行准确诊断。
  4. 严格控制动物的流动,对用于育肥或者种用的猪只进行严格检疫,运输车辆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
  5. 养殖者的直接参与和积极参与根除计划是成功扑灭该病的最重要因素。

非洲猪瘟,究竟是怎么传入我国的?

小编汇总了网络上呼声比较高的猜想,有以下几种途径:

猜想一:带病肉制品私下流入境内

中国早在2008年出台了俄畜牧产品进口禁令,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猪的所有产品。虽然说俄方多次向中请求解除,但是因为俄方相关疫情的原因,一直也没有达成协议。但是2016年6月中旬以来,在黑龙江的东宁局口岸,检疫人员在对入境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连续多日查获禁止入境物猪蹄总计140余千克,检疫人员依法截留销毁。尽管有不少禁止进口的猪产品被查获,但是否有一些私下流入中国,并不知晓。

想二:世界杯

  • 2018俄罗斯世界杯在2018年6月14日开始,1个多月之后,8月3日沈阳沈北新区发现疫情。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1个举办城市中,在举办前的六个月有三个城市周边发生了 14起疫情。
  • 在世界杯开始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又有六个城市周边发生 了38起疫情,占俄罗斯全国同期疫情总数的76%。
  • 很多网友猜测,俄罗斯世界杯期间,超过4万国人出境看球赛,顺便从俄罗斯购回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肉制品,这些肉制品在吃剩的情况下成为泔水,随后用泔水喂猪引起发病。

想三:进出口贸易

  • 8月8日,黑龙江省商务厅官网发布的《对俄经贸信息-169期》显示,俄罗斯西伯利亚农业集团已开始向中国出口猪副产品。
  • 首批24吨产品由集团下属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iy Kray )养猪企业发出,集团计划未来对华出口规模达到每月30吨。旗下10家生产企业分别位于托木斯克 州、秋明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地。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正是2017年俄罗斯暴发非洲猪瘟的疫区所在地。

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被发现后,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可能途径也主要是上述几类。我国与发生非洲猪瘟国家人员交流、货物贸易往来频繁;猪肉价格高于周边国家,走私活动屡打不绝;边境地区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疫情传入的风险比其他国家更高。

(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因异地调运引发的疫情共有13起,占全部疫情约19%;二是餐厨剩余物喂猪。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的疫情共有23起,占全部疫情约34%;三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生猪调运车辆和贩运人员携带病毒后,不经彻底消毒进入其他猪场,占全部疫情约46%。”

总结一下重点:我国的非洲猪瘟毒株和俄罗斯发现的毒株很可能同源;从病源地走私的猪肉、我驻非人员、中俄边境的野猪都可能是传播途径。各种途径交叉感染,真是让猪防不胜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450.html

(0)
上一篇 2022-06-28 下午3:13
下一篇 2022-06-28 下午3: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