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若统一三国,绝对是又一个东汉的开启。汉室后人的身份,“仁德爱民”与“强硬霸道”相结合的治国特色,足以开创一个盛世。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及其巨大影响,一些历史人物真实形象被文学作品颠覆了,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历史上颇能体现刘备血性及神勇的几件事移花接木给了张飞、关羽,并将刘备亲自指挥的两次全胜曹操集团的漂亮战役记在了诸葛亮名下,刘备被塑造成一个爱哭、大小事依附于人、性格仁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忠厚长者的形象。人们对刘备的真实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我们透过陈寿的《三国志》来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并富于军事韬略的英雄人物。
少年时代,便有过人之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卢植是一位文武双全很有学问的儒学学者,刘备投在他的门下自然长了不少见识。师从卢植读完书后,刘备有过一段失业的时光,他的家乡河北涿郡是一个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在这段时光里,青年刘备喜欢交游。由于刘备得到过著名学者卢植的亲传亲授,获得了不少知识包括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把握,加之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精神气质,使得他的人缘极佳,许多青年人常围绕在他的周围,这些青年人当中有怒诛地方恶霸而逃亡在外的关羽,有为人豪爽、以屠宰为业而颇有资财的张飞,有为人幽默滑稽、善于辩论、性格耿直的简雍……“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常年做贩马的营生,资财已达千金,常往来于涿郡。二人初见刘备便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言语不多,说话时语气平缓,并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再一深谈,更感觉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二人“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由此可见,刘备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让饱见世面的两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给了刘备很多钱,以资助其图大事。从一些史料看,刘备就是用这两位富商的赞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这支部队后来讨黄巾、南征北伐,成了刘备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始力量。
深得民心,武功不乏神勇
平易近人,处世仁义,使刘备深得民心。刘备在事业发展的早期,征讨过黄巾军,因战功做过安喜、高唐县尉,后来投奔他少年时好友公孙瓒,任别部司马,后担任平原县令。在任平原令期间,刘备主抓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加强武备建设,维护百姓平安。东汉末年,战乱、匪患使底层百姓苦不堪言。刘备主政后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积极训练军队加强战备,外敌不敢贸然来犯,百姓过上了少有的安宁日子;另一件是主抓民生建设。刘备出身于草根,来自于底层百姓,深知人民的疾苦,他采取的措施很能对症下药,如抑制豪强对百姓的侵吞,迅速恢复因战乱而破坏的地方经济,使百姓尽快地安居乐业。
由于刘备善待百姓并颇有政绩,在民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却也得罪了一些人,比如平原县的土豪——刘平。刘平收买了一个刺客,让他去刺杀刘备。当这位刺客潜入刘备的府邸准备动手时,刘备误将其当作普通的来访群众并非常友善地接待了他。一番交谈之后,刘备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刺客,刺客认定刘备是个好官,因此不但放弃了原来的行动计划,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刘备,然后离去。“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用这寥寥数语描述了当时的情境,刘备的“其得人心如此”及人格力量的确很耐人寻味。
刘备带领众兄弟征讨黄巾军,东拼西杀,好不容易因战功得了个安喜县尉,怎奈汉末十常侍乱政,奸贼当道,朝廷卖官买爵之风盛行,没有行贿上司也没有政治背景的刘备自然在“裁员”之列,当时朝廷派到安喜县的督邮就是专门行使“裁员”工作的。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军,朝廷发告示到处招兵买马,黄巾军被剿灭了,一些军队自然在裁减之列。主持这项工作的督邮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刘备几次要求拜见,都被督邮的随行人员硬生生地挡在门外,这时的刘备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前途,更要考虑跟随自己要吃要喝的兄弟们,自己被裁了,兄弟们怎么办?朝廷起码也要给这帮在刀尖上舔过血卖过命的兄弟们一个说法吧,可督邮连面都不让见,申诉无门。一想到这,刘备气不打一处来,愤怒不已的他“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这精彩的一节,被罗贯中写成了“张冀德怒鞭督邮”了。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一个仁厚长者,没有特别情况是不会杀人的,武功也只能“比划”几下,其实不然。当年为对付吕布,刘备与曹操结成了暂时的同盟,灭了吕布后,刘备还有一段栖身于曹操阵营的时光,后国舅董承奉汉献帝衣带诏密谋曹操,谋还没成,刘备觉得许都乃虎狼之地,不宜久留,抽个空当带领自己的众兄弟离开了曹操直奔原来经营过的徐州,曹操的部下徐州刺史车胄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便死在了刘备的刀下。刘备也在袁绍手下讨过饭,当时袁绍与曹操相对峙,袁绍派刘备到汝南,曹军将领蔡阳带兵追杀,刘备奋起神威,蔡阳为“先主所杀”。车胄、蔡阳都是曹操手下的高级武官,却都被刘备所杀,可见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武功也不差,真的动起手来,不乏神勇之概。只可惜罗贯中为凸显关公之神勇,把斩杀车胄、蔡阳这笔账记在了关羽的名下,让人徒生感慨。
军事才能,可圈可点不容小觑
人们对刘备最大的误会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个误会也是来自《三国演义》,罗贯中向人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境——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如鱼得水,只是放权给诸葛亮就行了,大小事特别是军事指挥权全由诸葛亮裁定,军事上以诸葛亮为主,刘备只是一个开明会用人且舍得放权的老大。这其实是对历史的误读。真实的情况是,就军事韬略而言,刘备的机谋权变虽不如曹操,但不至于像《三国演义》所写的那样“刘备是个逃跑将军”“临危哭泣将军”。《三国志》表明,刘备集团的军事指挥权一直是刘备负总责,诸葛亮主要负责行政后勤及外交工作,直到刘备去世后,军事上才以诸葛亮为主。那一时期的几次重要战役比如“火烧博望”“携民渡江走江陵”“汉中战役”等,刘备都是亲临前线的最高指挥者。
据考证,“火烧博望”战役发生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呢。当时刘备依附于荆州牧刘表,刘表也是有心计的人,特别是见荆襄之士多归附刘备,他心中便很不痛快,暗生防范之心,便让刘备屯兵在辖区的最北边新野县,一旦与曹操相冲突,新野处于最前沿地带。
果不出所料,建安8年,曹操扬言南征刘表,并带军驻扎在河南西平一带。刘备决定,既要出兵,又要保存实力。建安8年秋,刘备主动进兵到南阳郡的博望一带,与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相持。曹军主帅夏侯惇英勇善战,号称曹军“第一勇将”,两军相对,刘备深知夏侯惇其人虽然悍勇但为人骄横,为了保存实力,深沟高垒,不主动出击。夏侯惇见刘备胆小怯懦,骄气日盛。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一天刘备突然自烧营房跑得无影无踪,夏侯惇认为刘备是典型的落荒而逃,便率大军追穷寇。刘备率众像猎人一样静静等候猎物的到来,等到追兵进入伏击圈,突然喊杀声起,刘军从四面八方群殴曹军,夏侯惇等被打得狼狈不堪。《三国志》对博望战役作了简洁而清晰的描述,刘备“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虽然文字不多,但清晰再现了刘备成功地使用了示弱诱敌之计,大败夏侯惇、于禁于博望的情境。
“汉中战役”是蜀汉鼎盛时期的标志,刘备是这场可圈可点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建安二十三年(218)春,刘备率军大举进攻军事重地——汉中。汉中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若汉中为曹操所据,则益州时时面临被敌偷袭的危险;若汉中为刘备所据,它可以作为益州的一道重要屏障,使其有一个缓冲地带,进则可出陇西直接威胁长安,震慑曹魏。
汉中如此重要,刘备进攻汉中的一二万军队是最精锐的主力,除关羽镇守荆州不能脱身外,刘备集团的名将都派上了,还有第一谋士法正随行,诸葛亮在成都主持行政后勤工作。而刘备的对手镇守汉中的主帅是令人生畏的曹魏大将夏侯渊,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深得曹操的器重,因功封护军将军,博昌亭侯。夏侯渊异常悍勇,擅长奔袭,经常带领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敌人的心脏,让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命归黄泉。此外,镇守汉中的还有曹魏五子良将里面的二位——张郃、徐晃,以及曹魏名将曹洪带领曹休、曹真及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驻守在汉中咽喉阳平关之西的下辩,与驻守阳平关一带的夏侯渊、张郃、徐晃相策应。
刘备兵分两路,自己亲率大军直取汉中的咽喉要地阳平关,另一路由张飞牵头,领马超、吴兰、雷铜等直插下辩,以切断夏侯渊的退路。张飞命吴兰、雷铜引军担任正面进攻,自己带军切断敌人的退路,相互策应。却不料西路军很快尝到了虎豹骑的厉害,正面进攻的军队,被曹洪、曹休、曹真带领的虎豹骑一下子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吴兰、雷铜在这次战斗中丢了性命。还没集结好军队的张飞、马超也不得不败退下来。主攻阳平关的刘备也吃尽了夏侯渊、张郃、徐晃的苦头。夏侯渊果然名不虚传,指挥若定,与刘备相持一年,没露出半点破绽。这时,曹操亲率大军正往汉中的路上兼程,刘备心急如焚,亲临最前线,不顾年近六旬,亲冒矢石率军猛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刘备最后冷静下来,与法正一合计,将军队渡过汉水引上阳平关的后侧定军山,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闭关死守的夏侯渊、张郃等不得不出关安营扎寨,被动防守。刘备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连夜决定对敌发动总攻击。先用连弩、飞箭射击敌人营寨,再用火攻烧毁曹营周围的栅栏与鹿角。老将黄忠更是一马当先,直扑夏侯渊,已有些神慌意乱的夏侯渊稍不留意,被老将黄忠斩于马下。夏侯渊阵亡,张郃大惊,曹营顿时人心惶惶,张郃率军退回关内死守待援。
等曹操率大军来到汉中时,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刘备占据汉中显要地势,不与曹军发生正面冲突。刘备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是对的,因为曹操率军跋涉几千里而来,军需补给困难,求速战速决;而刘备相反,汉中离益州较近,且诸葛亮在成都的后勤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军需补给非常充足。这样一耗,曹操确实心中发虚了。这时刘备采纳了老将黄忠的建议,命黄忠领军偷袭曹军粮草成功,曹军人心恐慌,曹操不得不率军退出汉中。汉中战役,因刘备指挥得当,以黄忠为首的将士们顽强拼搏,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将蜀汉集团推向了事业的顶峰。
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刘备为人厚道、慧眼识人、礼贤下士、品格坚毅、能屈能伸、志向高远,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我以为陈寿对刘备性格解读最为准确到位,刘备性格中的宽厚、沉稳、博怀、重情义、知人善任等这些优点是成为西蜀霸主的潜在决定因素,但仅从其“仁”的方面来谈其治国用人,我以为有所偏狭,从正史的记载来看,刘备也有其“枭雄”的一面。
三国时期的蜀主刘备采用“仁德爱民”为其治国之本,这最符合古人对“明君”的期待和要求,但这也仅是刘备治国之根本思想,并未概括其全部。刘备真正的治国特色应是“仁德爱民”与“强硬霸道”相结合,只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有意将刘备性格特色中霸道的一面加以淡化或者删略。
从刘备仁德爱民的方面来分析,刘备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治国之道。虽然刘备大半生都处于颠沛奔走之中,屡遭挫败,但他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势力判然有别,一有机会便将仁政的思想根植于民心,因而争取到了人心。我以为这不仅是刘备的性格使然,也是刘备智慧的表现。刘备应是在充分、详细地分析了北魏、东吴各势力的优缺点和自身的劣势、不足之后,另辟蹊径,选择了人心真正向往的“仁德”治国的主基调,这也是奠定刘备“三足鼎立”局面的施政基础。假设刘备当时未能选择如此鲜明的政治立场,也许刘备也会同袁绍、袁术等枭雄一样被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南征荆州,适逢刘表病死,刚刚继位的少子刘琮不战而降。此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琮而夺荆州,他却答道:“吾不忍也”,当他由樊城向南撤退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有人劝他抛开百姓,速行江陵,他却断然拒绝,在安危之际,哪怕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抛弃百姓,在历代开国君主中实不多见。正是刘备的亲民,才得到了民众的拥护,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就连刘备战败到荆州依附刘表期间,每天都有荆州的英雄豪杰来投靠于他。
刘备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其仁德一面,之所以刘备能成为西蜀霸主,我以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同时兼具枭雄的品质。从历史朝代的更替和变化来看,每逢乱世,总需要一些枭雄来开创新局面,三国之前创立西汉王朝的高祖刘邦是个枭雄,建立大宋政权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个枭雄;从历代的开国之君的性格特点来看,“枭雄”的一面是其成就一代基业的必备要素,只是各人性格中“枭雄”一面占有的比例不同罢了。所谓“枭雄”,是指骁悍雄杰的人物。从史书记载来看,刘备也是一个骁勇善战、剽悍干练、英雄壮烈、智慧杰出的人物,这便是刘备的“枭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勇于人先、敢于冒险。刘备早年虽兵少力微,但动辄便力战有功,赤壁之战,面对生死存亡之机,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争夺汉中之役,时值59岁,旗下已是兵多将足,但刘备仍在“矢下如雨”之际,亲当矢石,奋勇向前。二是机智应变、深谙权略。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兵败投奔他的吕布趁刘备与袁术相攻之机,袭取徐州,失去立足之地后,刘备只得向吕布求和,屯驻小沛,可谓能屈能伸;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借雷霆之威掩饰震惊之情,可谓随机应变;他借截击袁术之名,离开许都,从此摆脱曹操控制,可谓机智锐敏。三是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在汉末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刘备屡遭挫败,甚至败得很惨,但刘备从未放弃,败而不馁,折而不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每每转危为安,终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四是不乏霸气、王道专制。史书记载“愤杀张裕”,张裕原为刘璋从事,刘备入蜀与刘璋相会时,曾嘲弄刘备无须,戏称其为“潞涿君”,刘备因此事积怒在心,后因张裕私言:“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以“漏言”之罪诛杀。诸葛亮上表询问其因,刘备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这是刘备霸道、专制的表现之一。
刘备不同于曹操、袁绍、孙权等人,他一没有官宦背景、二没有家庭显赫的声誉、三没有先业可承,刘备仅是凭借“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点裙带关系白手起家,在天下大乱之时、群雄并立之际开创自己的事业,恰是因为刘备这种集明君枭雄于一身的特色,才使他能降服关羽、张飞、魏延等骁勇悍将,招纳来诸葛亮、赵云、庞统等仁人志士,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也体现了他的英明神武。如若没有这等“明君枭雄”兼具的特质他是无法驾驭旌下将领谋士、成就一方霸业的。
刘备的用人之道
刘备能够在乱世独树一帜,成就西蜀霸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知人善任的用人才能,这与北魏曹操、东吴孙权的用人特点又成鲜明的对比。通读历史记载,我以为刘备的用人特点主要在于其待人以真、用人不疑、以情留人,《三国演义》中多用刘备的哭来表现刘备的孱弱,但我以为这恰是刘备这个人感情丰富、待人以诚的表现,刘备重情义、重人才,致使众多贤才志士、甚至百姓愿意跟随刘备,而且极忠于刘备。刘备帐下虽人才不如曹操之众,但将才谋士之精却是三国时期其他势力所不及。
刘备的用人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选人才重“精”不重“多”。刘备选人同曹操有明显的区别,刘备重视人才的“质量”,所选人才不仅对其才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对其品行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其所用之人均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如:“状乎神而近似妖”的诸葛亮、善于奇谋的法正、善于揽财的刘巴以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种用人观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开源节流,便于管理,而且有利于果断决策、迅速执行。不过也有他的局限性,导致了刘备旗下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最终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我们反思在现代管理中,在选人、用人上应注重质和量的协调统一。
二是求人才重“才”不重“形”。他用人胆识过人,不求形式。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被视为天下大英雄,时为左将军领豫州牧的刘备,听取司马徽、徐庶等人之言,满怀诚意,三顾茅庐,恭请年仅27岁,无名无位、尚未建立任何功业的诸葛亮出山辅佐,留下千古美谈。对于容貌丑陋,态度傲慢的庞统,在了解了其真正的才能后,刘备立马自责“屈待大贤,吾之过也!”,“敬请庞统到荆州”,“下阶请罪”,“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此外,刘备在搜求人才时不歧视种族地域,从西凉收服马超之后随即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正是刘备的不拘一格,才使他组建了一支作战、后勤、组织完备而坚强的势力军团,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
三是知人善任,合理配置。知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这是刘备的高明之处。诸葛亮、法正以及“五虎上将”等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的知人七条策或许是刘备知人识人的真实写照。诸葛亮叹为“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的刘巴,刘备苦苦追求了十九年,终为所用,数月之间刘备军营、府库充实。刘备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不以为然,在初次伐魏时用马谡为先锋,招致街亭之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刘备知人、察人的优秀品质。刘备通过其知人善任的才能,将这些“精英”合理平衡配置、优化明晰权责,使整个团队达到了最佳的人才组合。
四是用人不疑,唯才所宜。刘备用人不同曹操,曹操生性多疑,用人处处设防,而刘备恰恰相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三顾茅庐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兼三军统帅,将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即使在其殁于白帝城之时,仍交待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来成就统一全国的大业。当刘备被曹操击溃于当阳时,有人说赵云已北去投降曹操了,刘备立即打断说者,子龙不会离开我的。刘备领益州牧后,有人诬告李恢谋反,刘备立即“明其不然”,并在后来提升李恢为都督。李恢感知遇之恩,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勋。魏延怒杀韩玄,献城投降,被诸葛亮认为其不忠不义,同时被指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但刘备爱惜人才,仍将魏延收留,委以重任。
五是坦诚相待,感情留人。对于人才,刘备深深地把握住用人的关键因素——“尊重人才”。善于借助情感的力量笼络人心,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不像有些封建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而造成“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他坦诚待人,使张松因受其礼遇而为其献上西川地理图,并作为内应,帮助其入川;使刺客刘平不忍杀他;他“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终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桃园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演义出“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弃曹奔刘的历史活剧;他兵败当阳,带领十多万百姓逃难,不离不弃。这些都是刘备待人以诚,示人以真的表现,这也是刘备个人性格使然、个人魅力的凸显。
六是赏罚分明,奖惩得当。刘备善用感情,屈伸求才,尊重部属,爱兵如子,但同样重视制度化,军纪严明,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是其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对结义弟兄张飞犯错也一视同仁,决不姑息,奖惩分明,使大家心服口服,以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不谋一策”。刘备慈善好施,对有功之人,出手大方。益州平定后,刘备重奖孔明、法正、关张等人,每人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这种明赏罚、重奖惩的激励制度恰是管理实践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刘备用人方面的优秀品质是其成就一方霸业的又一关键因素,而这也正是我们在现代管理中应当学习和借鉴参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刘备的管理启示
如刘备对自己的评价:“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刘备正是以其与曹操相反的治国之法、用人之道成就了其一生基业,上文中分析到的刘备的治国、用人的优秀品质和才能在当今时代企业管理、乃至其他领域的管理实践中仍不乏借鉴意义。
一是“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的领导观
刘备的治国思想、用人之道究其根本仍属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范畴,他在领导观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现代管理中施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也与当前社会提倡的“和谐”“共赢”不谋而合,相携统一。刘备深谙管理的内涵,深深抓住了“人”这一特点,把握住了管理的主动性。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管理实践中,作为领导者,应该借鉴刘备的人本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每个团队成员实现其自身价值,促使团队成长、快速发展,方能“济大事”。
二是义以为质、信以诚之、以情感人的管理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情感管理是一门管理艺术,也是一门更高深的管理学科。刘备之所以能笼络众人为其所用,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拥有一颗尊重平等的心,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以其自身特有的侠义热忱、真情宽厚赢得其部下属众的忠诚。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应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理解、感动等情感去拨动团队成员的心弦,应唤起团队整体的尊重、平等意识,根据每个人的资质,尊重他们的才能,用情感去经营和管理团队和企业,这不仅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团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文化,每个成员均有极强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这是团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是毅力坚强、矢志不移、不断创新的奋斗观
刘备少时就“素有大志”,他与邻居小孩游戏于家门前的大树下时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自他二十八岁起兵到六十三岁谢世,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不断创新而不放弃自己的进取心。这恰是现代管理理念中重点提倡的核心内容——组建“团队文化”,这与《亮剑》的主题“亮剑精神”不谋而合,一个企业、一个团队需要有屡败屡战、永不气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团队精神,这种不断创新、勇于奋斗的核心管理理念需要长时间积累,需要目标明确,需要领导者矢志不移。管理观念应经历一个从强调“管”的权威性向“管”的制度化、公开化,进而重视对“理”的不懈追求上来,更加强调“理”的重要性,即讲条理、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
四是尽人所能、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的用人观
刘备能准确地识人用人,知人善任。刘备在夺取汉中后,提拔年轻将领魏延为汉中太守而不让张飞驻守,这使三军皆惊。他指出张飞能尊重有才能的将官,但却喜酒后鞭挞士卒,并让这些士卒留在身边。后来,魏延果然成功守住了汉中,而张飞却被部属杀害。管理实践中“知人”和“善任”是用人的关键,这也是管理中的难点,需要克服光环效应、定势效应、首因效应等识人的主观障碍。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应正视人之短而用人之长、之专,不因人之“小恶”而掩蔽人之“大美”,扬长避短,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而且需要做到刘备的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不拘一格、大胆用人;授权善用,把握尺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会用人、用好人。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文中提到的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而他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今时、今后的管理实践中仍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以及孙权三足鼎立,真是历史记载曹操的实力是最强的,假如说刘备统一了天下。历史肯定需要改写。
刘备是汉室宗亲一直是想匡扶汉室,建功立业的,如果说刘备统一三国可能全部都要归于汉。汉朝的历史可能又要延续几百年了。
魏国,吴国,蜀国,三足鼎力的局面一直延续了一段时间,刘备在位时期有诸葛亮的辅佐如果是统一三国,必定是先战胜一个国家,那么不是同吴国交战,那肯定是跟魏国交战,个人认为同吴国交战可能性比较小,孙刘联军同曹操赤壁之战很好的打击了曹操,但是没有能乘胜追击给了曹操喘息的机会,如果说一鼓作气灭了魏国那么后来就没有曹操什么事情了。
魏国没有了,吴国就好解决了。所以说三国的统一是必然也是偶然,必定要有一方把握时机,这样成功才会离的更近。所以说刘备如果统一了三国,那么天下就姓刘了。吴国魏国的历史就会改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