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像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出生于将门之后,为洺州刺史石绍雍之子。其父善于骑射,因此石敬瑭跟着父亲练得一身骑射的功夫,常随父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从而升任河东节度使之职,手握重兵,成为当时较大的势力之一。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向后唐皇帝李从珂奏报说石敬瑭起兵造反,随后石敬瑭上表李从珂,说他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不应该继承皇位,应传位于许王李从益。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记载:戊戍,昭义节度使皇甫立奏敬瑭反。敬瑭表:“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许王。”
李从珂像
李从珂看了石敬瑭的表章后大怒,撕碎扔在地上,立刻派大将军张敬达统兵三万征讨石敬瑭。
石敬瑭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对抗后唐王朝,恐及力量不足,打算借助外力来对抗后唐,于是就向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上表求救。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记载:“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等讨之。敬瑭遣使求救于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像
石敬瑭派使者从僻路求救于契丹,让桑维翰草写表章向契丹主称臣,并且请求要用对待父亲的礼节来侍奉他,约定事情成功之日,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即后来的后汉开国皇帝)劝谏他说:“称臣就可以了,用父亲的礼节对待他就太过分了。用丰厚的金银财宝贿赂他,自然足以促使他发兵,不必许诺割给他土田,恐怕那样以后要成为中国的大患,后悔就来不及了。”石敬瑭不听。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记载:石敬瑭遣间使求救于契丹,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刘知远谏曰:“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敬瑭不从。
耶律德光看完石敬瑭的求救表章后,对上面的条件非常满意,于是亲自统领五万骑兵前去支援石敬瑭,最后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终于灭掉后唐。石敬瑭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汴州,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做了皇帝后,履行约定划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并且每年进贡30万匹布帛,以及珍奇异宝、饮食诸物等大量财物。而且还毕恭毕敬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二·四夷附录第一》记载:晋高祖每遣使聘问,奉表称臣,岁输绢三十万匹,其余宝玉珍异,下至中国饮食诸物……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表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后晋上下都以石敬瑭对外划割土地、自称“儿皇帝”的这种只为自利以及恬不知耻的行为深以为耻,从而导致将士离心,极大地动摇了后晋的统治。在历史上骂声不断,成为了千古罪人。
二、北汉第二位皇帝刘钧(原名刘承钧)
刘钧像
刘承钧,沙陀族人,是北汉开国皇帝刘旻的次子,少年时喜欢读书,擅长书法。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东汉世家第十》 记载:承钧,旻次子也。少颇好学,工书。刘承钧25岁时,父亲刘旻建立了北汉政权,在太原登基称帝,刘承钧被任命为太原尹,协助父亲治理天下。
北汉乾佑七年(公元954年),刘旻病逝,刘承钧派人上表于契丹,向辽穆宗耶律璟自称儿子。辽穆宗(乳名述律)用诏书答复,称刘承钧为儿,并答应他继位。据《新五代史·卷七十·东汉世家第十》 记载:旻卒,承钧遣人奉表契丹,自称男。述律答之以诏,呼承钧为儿,许其嗣位。
辽穆宗耶律璟像
刘承钧继位为帝后,继续沿用父亲乾佑的年号,并改名刘钧。据《宋史·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记载:钧旧名承钧,后止名钧。
刘钧当政期间,勤政爱民,与民休养生息,礼敬士大夫,任用郭无为为相,澄清吏治,使得国内安定。后来,刘钧因先后擅改年号、支援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绞杀枢密使段常而不提前通禀契丹,进而激起了辽穆宗的不满。据《宋史·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记载:契丹主遣使责钧曰:“尔不禀我命,其罪三:擅改年号,一也;助李筠有所觊觎,二也;杀段常,三也。”
刘钧得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激起了辽穆宗的不满后,心中惶恐不安,立刻派遣使臣向辽国谢罪。使臣到达契丹就被扣留,得不到辽穆宗的原谅,从而失去了契丹的信任与援助。此后,北汉国势开始变得越来越弱,刘钧也因而忧愤成病,于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病逝,享年34岁。养子刘继恩继位。据《宋史·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记载:自是使契丹者被留不遣。终以势力窘弱,忧愤成疾,是月卒,年四十三。继恩嗣位。
刘钧一生在位14年,依赖于契丹势力而生存,尊称辽穆宗耶律璟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是一位仰人鼻息的皇帝。刘钧在位期间因擅改年号、支援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绞杀枢密使段常而失去契丹的援助,最终忧愤成病而死,是中国历史上被后世诟病最多的皇帝之一。(陈令申)
一、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说起历史上自称儿皇帝的历史罪人,大家脑海里立马回想起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本是前朝后唐皇帝的女婿,佣兵一方,过着异地之王的日子,好不自在。但是石敬瑭并不满足于目前自己的位置,于是勾结了契丹,推翻了老丈人的后唐,建立起了后晋王朝,不仅如此,他还甘做儿皇帝,割让了燕蓟十六周给契丹做为借助契丹军事力量的酬劳。
二、傀儡皇帝溥仪
说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三次登基称帝,却三次退位,最后病逝在北京,也算得以善终。在溥仪三岁的时候,还是一个不知道何为帝王的他就被慈禧老太后选中,成为了清廷的皇帝,当时作为一个三岁的孩童,也不能改变什么。溥仪第二次登基称帝是在11岁,在这个少不更事的年龄,被张勋等元老重臣忽悠上了帝位,可这场闹剧却只上演了短短的几十天时间,溥仪再次宣布退位。
而第三次继位则是在1934年,大家都知道这样一段历史,日本侵略者在侵占我国的东北地区后,为了欺瞒世界,选中了清朝末代皇帝作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甘愿做日本人的走狗和“儿皇帝”。走上了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人民的公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