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的《卫斯理之蓝血人》、《长江7号》等电视剧、电影告诉我们,不是有外星人存在的影视作品就是科幻剧。
可以这么说,但凡是科幻作品,作者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作品的冷酷,与仙侠剧玄之又玄的驱动力不同(像仙剑系列的“爱无限”,用爱拯救世界),科幻作品中的内核是科技,是冰冷的数字,你可以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人性的展示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但是如果把爱情作为科幻作品的卖点,甚至作为故事的核心驱动的话,那笔者只能是觉得你对科幻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在面临种族灭绝这样的大环境,种族存续才是重中之重,个人情感或许对于单纯的个体而言还有点意义,但是对于整个族群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真正看科幻、爱科幻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逻辑狂人的特质,而像《上海堡垒》这样以跨年龄爱情作为卖点的“科幻”,在科幻迷眼中,这样的噱头,甚至不需要看电影已经自动的将其列入了烂片一类。
所以说在笔者看来《上海堡垒》只是换了个未来和宇宙背景的《乱世佳人》而已,甚至刨除了科幻的元素,其中所讲述的故事远没有《乱世佳人》来得动人,几乎只能跟偶像爱情电影媲美。《上海堡垒》所有的世界观架构、特效场景、乃至于种族战争都是为这种特殊的爱情服务的。这样打着科幻的旗号,却讲着爱情故事纯粹是挂着科幻的羊头卖爱情的狗肉,同时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核也太过狭隘了些。
科幻电影背景在未来,若是没有基于当时社会背景构造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完整的社会文明体系和社会价值观,便会让观众觉得很虚空、很假。
科幻电影虽然源于想象,但是一部成功的科幻电影却必然是在科学基础上竭尽全力的消除电影中的幻想痕迹。比如设定完整的编年史,完整的构建出科学、社会、政治等一系列的发展进程明确相应的历史大事记;再比如就《上海堡垒》这样的战争题材,明确政府和军队的各种职级划分,各职级人员的权利义务划分,明确各种战斗装备的属性和技术核心与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战斗、战略体系等等,通过这样明确世界架构,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受。因为超脱于真实社会,所以演员在演出之初需要提前做的功课自然比拍一部普通的片子要多得多。
小鲜肉演电影为什么招人诟病?不就是因为缺乏经历而无法在电影的快节奏中将人物塑造立体么!而想要成功塑造一个科幻题材的角色更是如此,以小鲜肉背个台词都会被标榜为敬业的现实来说,他们又怎么可能真正的沉下心来去了解电影中的这段虚构的历史,并将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这种历史当中去。
为什么曾经的《卫斯理之蓝血人》同样有很大的逻辑漏洞却并未为人诟病,而相对更好的《上海堡垒》却遭到贬斥呢?其原因就是你《上海堡垒》对外宣称的你是一部科幻片。诚然《流浪地球》同样存在一些逻辑漏洞,但是作为观众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导演和编剧想要弥补漏洞的诚意。而自我标榜为中国科幻的继承和发展的《上海堡垒》不仅在特效上没有在《流浪地球》的基础上做出突破,就连在故事架构上也没能够优于《流浪地球》,而剧方也并未想着从故事的凝练和扎实上去寻求出路。
或许这样的“科幻电影”在国内科幻拥有长足发展和成熟的市场之后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在国产科幻刚刚起步的阶段,不管是导演还是编剧还是立足于根本做好电影的逻辑和效果才好,一味迎合传统电影观众的口味,最终只能是做出个四不像,甚至会将之前《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注入的一丝活力和观众对于国产科幻崛起的一点信念给消耗殆尽。
所以还是不要用它跟小破球比了吧!真的没法比啊!
建议“上海堡垒”剧本改编一下,按照如下主线展开(转):
1,男主应该是个性格自闭的女孩儿,后看不惯世事,变性为男生,但无意间仍时常流露女孩儿性格,即俗称的娘。
2,男主有较严重的自恋和恋母情结。表现为对自己头发的执念和酷似母亲的女一的暗恋。
3,男一是技术帝,专研大威力炮,但始终无法最终完成。
4,外星人攻击地球,因地球一方火力不足,男一暗恋的女一牺牲。男一悲痛欲绝。
5,男一发奋图强,终成功研发超级大炮,为纪念女一的牺牲,遂命名该大炮为“无敌娘炮”。
6,对阵外星人,男一发动“娘炮”,却发现能量不足。危机时刻,辅以兰花指和小拳拳加成,终让“娘炮”发挥出超强战力,一举打败外星人。
7,事后,男一怀念女一,剪去长发,抚摸“无敌娘炮”,高歌一曲“无敌娘炮之歌”。
剧终。
以上为个人构思和建议,请编剧考虑。
总之,编剧要充分发挥主角的特长,并依此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出好作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