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玩耍的游戏和乐趣,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我现在一时都说不完。
就随便讲讲小时候的玩具吧。
小的时候没什么钱,大人都是一穷二白,更不要说给孩子买玩具了。很多游戏道具都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衍生而来。
我们的玩具很便宜,便宜到不用花钱。
羊髀石
羊髀石这个玩意,是什么东西呢?它其实就是羊骨头关节,小巧玲珑,非常光滑,有棱有角。这个骨头学名好像是叫距骨;一头羊只有2个,羊后腿上才有。哈萨克语中的羊髀石有辟邪和勇敢的意思,所以,这算是一项传统游戏项目了,传了几百、上千年了吧。
吃羊肉的时候,特别是吃羊后腿,先啃光骨头上的肉筋,再把两根相交的腿骨一掰,嵌在羊拐骨间的髀石就出来了。我们一群孩子常常不会因为抢吃肉生气,但为了羊髀石,肯定要激烈的争夺,有时,为了所有权,还会打架。
羊髀石拿回家的时候,一般都有很多碎肉沫或者筋;需要暴晒。等肉和筋都干枯了,再用小刀一点点刮干净,那羊髀石光润白净,闪着亮光,简直就像一块和田白玉。
以前的新疆孩子,基本上都会玩羊髀石,主要以弹、抛、打髀石的游戏方式进行;儿娃子打髀石,丫头子抓髀石。
打羊髀石的游戏规则很多,我们常玩的就是用自己的羊髀石去击打别人的羊髀石,看谁打得准、打得远,大多数都会有输赢,谁赢了就就对方的羊髀石拿走。那时候,为了让自己的羊髀石稳如泰山,熊孩子们想了各种的办法,有的孩子为了求得好运,把自己的羊髀石染上各种颜色,红色墨水、蓝色的墨水;有的孩子把羊髀石梱上铁丝、铜丝、铅丝,就像穿了一身厚厚的盔甲;有的孩子把自己的羊髀石不知道用什么工具钻个洞,把羊髀石里面的骨头尽量的掏空,里面灌满铅。这样的加工、加固、加了力量核心的羊髀石玩起来,就有意思了,你不管用多大的力气,都没办法击打的动。所以,我们看见这样的羊髀石都躲得远远地,不玩不玩,玩了就输。
女孩子的羊髀石游戏,相对就要简单很多。女孩子的羊髀石,一般都是染色、或者画图案做标志,以证明自己的所有权。因为羊髀石有四种可以站立的方式,女孩子一般手持一个圆石子,每个参与游戏的女孩子拿出来一个羊髀石,把这些羊髀石摆在地上,卧倒状态;高高的抛起圆石头,在石子高空飞行的一瞬间,手快速的拨弄地上的羊髀石,让羊髀石们都站立起来,然后迅速的接住掉落下来的石子。就这样周而复始,抛石子,快速的摆弄羊髀石们站立的姿势,换不同的方式站立、卧倒,看那个女孩子心灵手巧、反应快;就可以把地上所有的羊髀石赢走。男孩子们也有玩的,有些人甚至比女孩子玩的更好;但,这不知道怎么就归到女孩子的游戏行列里,男孩子们玩这个,在我们看来,竟有些不入流。
以前,小孩能玩的玩具,虽然没现在多,但那时候的小孩,个个都是玩具发明家。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小东西,也能让他们玩出花儿来。
像什么纸飞机,纸青蛙,四角儿,玻璃球,沙包,橡皮筋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玩意儿,我在此就不多说了。
下面,我就说一个小时候玩过的东西,估计有好多人都不记得了,现在的小孩更是见都没见过!
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对这个东西有着不同的叫法,我们这边都叫它——“摔哇呜”。
它的玩法也很简单,至少要两个人才能玩。
每个人先准备好一堆活好的泥巴,这个泥巴从哪里来的不管,你可以是从刚下过雨的土路上挖来的,也可以用自己的尿来活泥。
泥巴准备好之后,游戏正式开始!
1、先把这堆泥,一分为二,一半自己用来做“哇呜”,一半用来给对方补洞。
2、“哇呜”可以做成方形的,也可以做成圆形的,在中间挖个洞,就像个碗似的,然后两个人约好,一起往地上摔下去,看谁摔得又响又烂。
3、空气的压力,会把“哇呜”的底儿给顶破,接下来,游戏双方用自己的泥,给对方把破的洞给补上。
如此往复进行下去,直到一方把对方的泥巴全部赢完为止。
有的小孩儿在把“哇呜”摔下去之前,会往挖好的洞里吐一口唾沫,说是可以摔得更响更烂,如此这样,就能赢对方更多的泥巴了。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但可以嘭别人一脸口水,这倒是真的!不得不说,这样的孩子最坏了!
玩这个游戏的,几乎都是小男孩,当然了,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假小子”,跟着瞎掺和。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小男孩儿从小就比较邋遢,不怕脏;而小姑娘从小就爱干净,讲卫生,不想弄得满手都是泥,回家后还得挨大人的骂。
如上图?所示,是我在别人发的有关这个东西(游戏)下的留言,希望可以帮大家更好地认识它,这个我小时候曾经玩过的东西,说不定你也可能玩过哦!
感谢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唤起你童年的美好回忆!你小时候是否也玩过这个东西呢?你们哪里又叫啥?欢迎留言分享,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