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和朋友聊过很多,总结一点就是气数已尽。
洪武帝建立大明除了有一部分参考元朝的制度外,他还大量的创立了有明朝特色和标签的制度,这些制度先不谈好坏,都完完全全的反映了这个人的性格。有些政策到明末不说作用的好坏,但是和洪武帝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其中户籍制就极大的限制了民众的自由性和职业多样性,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了自己未来的一生。但是这个政策到明末就变成了可有可无,从明初出个远门都需要路引变成动辄数十万流民在城外呼啸而过,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压下去一撮换个地方又起来一撮。这个情况下,稍微有点能力就能一呼百应。给官府造成极大的麻烦。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对官员的控制,洪武帝作为皇帝劳模,毅然决然废掉丞相,大小事情亲力亲为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忽略了自己一代代的继承人不可能都是劳模,所以一个皇帝身边的秘书处渐渐竟然变成了几乎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有权力的集体。他们从一开始的帮助皇帝协理政务到后来管天管地只要皇帝的圣旨不和他们的心意直接封驳最后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其中有一佼佼者张首辅更是实实在在的帝国的统治者,除了名头不是皇帝,他几乎行使着皇帝的权力。
更甚者洪武帝对于官宦的打压算是成功的,但他没想到大明后来的几个太监在历史都是很有名的,第一个出名的王太监更是把洪武帝立的上面刻有官宦不能干政的石碑给砸了。
最后就是洪武帝出于对自己后代子孙的考虑,建立了一系列针对皇亲国戚的政策,只要出生皇家,别管分了多少支,都会有对应的禄米供应,且那些从明初就分封到各地的王爷们,天生就有不同等级的王府田地,这些田地不需交租,且通过上百年的传承,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和土地比第一代祖宗不知大了多少倍。一旦有天灾人祸他们不用忧愁反而那些社会底层农民就只能卖田活命,这些农民一旦卖了田地就只能坐吃山空走上流民的道路,这就和前面提到的流民危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再加上倒霉遇到小冰河期玩命的一催,一年有个三四回天灾家常便饭,加速了恶性循环的生长和影响。
最后总结就是政策积弊+小冰河期/加速土地兼并/民众难以继日流民越演越烈/政府没钱出兵只得加征早征/底层人民生活更加艰难流民不绝。
就是这个怪圈,大明跳不出去,所有封建王朝到这一步都跳不出去。
嗟尔明朝,大数已尽!
最气的还是让建奴捡个漏!!!
明的灭亡是综合因素。任何一个王朝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原因就灭亡。
明朝后期的局面很恶劣,主要体现在:
1、政治党争。
清理阉党之后,东林党、楚党等斗争不断。
2、废黜工商税。
东林党与新兴工商主联合,废黜工商税,导致国家的财政收入锐减。
3、崇祯刚愎自用。
崇祯自认为勤政,但所行操切。根本不能正确面对后金叛乱。皇帝当了17年,内阁与兵部尚书走马灯一样更换,政策连续性极差。
4、山陕大旱。
后金战争军费开支完全压在农民头上,最终导致暴动不绝。
5、对宗室权贵的贪污腐败无法遏止
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崇祯连30万两的劳军费都拿不出来。但是宗室贵族随后就被李自成拷打清理出了6000万两的白银。可见崇祯作为皇帝是失败的。
6、崇祯不愿承担责任。
李自成逼近,崇祯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安抚李自成,封王请去西北。二是调关宁铁骑或者临时迁都。结果崇祯不愿承担放弃首都也不愿意承担放弃山海关的责任,更不愿意承担招匪的责任,期望大臣们提出这些建议自己批准。当然,你皇帝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大臣怎么会愿意給你顶包做清算的替罪羊?
最终,崇祯只能吊死煤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