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的前装线膛步枪,也就是斯普林菲尔德M1842步枪的线膛版本,在这个时代,非但不是最先进的武器,反而是待淘汰的武器,这个时代的技术翘楚,是斯宾塞连珠枪,正式名称是斯宾塞M1865式.52口径步枪。
斯宾塞连珠枪采用黄铜壳边缘底火定装子弹、7发弹管供弹,是典型的后装连发步枪,射速达到每分钟21发的持续射速,是之前燧发枪的5-7倍……1863年即已出现在南北战争的战场上
另外一款是德国的德莱塞M1841针发枪,是世界上第一款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从他的代号上可以看得出来,这款步枪于1841年即已被普鲁士军队采用,并在1848年公之于众,此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中狠狠地教对手做人。
德莱塞击针枪采用定装子弹,用击针撞击底火发射,士兵可以卧姿装填子弹,虽然没有斯宾塞的连发弹仓,但是射速仍旧是前装滑膛枪的数倍
这两款实际上还是最出名的版本,前者更加先进,但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军所称赞的洋枪,还远达不到这个水准。
《淮军志》中记录的后勤需要,也仍旧是火药若干、火帽多少个、铅子多少、炸炮(开花炮弹)多少个,可见,仍然是弹、药分离的状态,起码还没有进入定装子弹的时代,什么弹仓连发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现实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各支清军,包括湘军、淮军、楚军,乃至于绿营八旗,进口购买的洋枪,仍以前膛滑膛枪(有铜火帽购买,说明发火方式已经改为了火帽击发)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老式前膛线膛枪,至于米尼步枪这样的高级货,那是真没有啊……
所谓的老式前膛线膛枪,有法国的德尔文步枪、英国的贝克、布伦瑞克步枪等等。
比如贝克步枪,是英国1801年定型生产装备,在拿破仑战争中装备给英国的轻步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燧发线膛枪;布伦瑞克步枪则是贝克式的升级版,采用了火帽击发的新技术,1837年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1860年代末。
德尔文,也就是德尔文步枪的发明人,被恩格斯称为现代步枪之父,他的创造就是1830年,在枪管底部加了一个口径更小的“药室”,也就是枪膛的雏形,同时将圆形子弹替换为圆柱形的子弹,这也是一大创举。
而以上这几种,都还是前膛装弹的步枪,也就是从枪口倒进去火药,用通条捅实,再放入子弹,比如贝克步枪的子弹要用鹿皮包裹,用小锤砸进去,以契合膛线,这也是早期线膛步枪的通病,就是装弹速度很慢、很费力,当然,好处就是射程更远也更准确。
只不过,这些都和“米尼弹”不挂钩,因为哪怕在发明人“米尼”的故乡法国,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陆军的主力步枪还是滑膛枪,火炮也还是滑膛的青铜拿破仑炮。
在太平天国战争的时代,米尼步枪还是高科技呢,在远涉重洋的中国,哪儿那么容易买得着?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高价?
至于说武器上的代差,确实是有,不过不是湘军对太平军,而是反过来。
1862年,曾国荃对太平军的观感是:
(李秀成部)“开花大炮多尊及洋枪二万杆,其火器精利远优于湘军百倍。”
1862年10月李鸿章在致曾国荃的信中就抱怨说:
贼中洋枪甚多,力可及远,皆中芒鬼子(即闲散洋人——原注)、广东、宁波商船购运者,无法禁止。
当然无法禁止,在拼死搏杀的1863年,忠王李秀成、慕王谭绍光还致书常胜军首领戈登,也是站在清廷一方的敌人,洽谈军火交易事宜:至各人军装炮械,彼此皆知底细,你处图利,我处置办,听从通商,原无禁令。此时你处若有枪炮洋货,仍即照常来此交易。(《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
在武器上,李秀成部的太平军,绝对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他的卫队数千人,全部用来复枪(即线膛枪)装备,又有大批洋炮。仅1862年,上海一家洋行走私给太平军的武器就有:步枪3046枝、野炮795尊、火药484桶、子弹18000发、炮盖450多万个
光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所谓10万湘军装备洋枪的总和了。
参考《太平天国史》《淮军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