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奇石

点击右上角“粤帮赏英石“,小编带你走进千姿百态的英石世界!为你展现家乡的风采!后续将更新更多“瘦、透、漏、皱”等奇异万千、孔洞通透、雄奇突兀、千姿百态的英石作品!

问题有些大!首先从地域上划分;中国面积之大,各地的奇石各有其特点,请问你是哪里的,就在当地选择的奇石;其次是:不同的奇石的特点各不相同。如英石(英德石)的选择标准是:皱、瘦、漏、透。而广西的大化石则是以色、形为主要选择点。

2019年英石文化节英石“拳握蛇头”参展作品

    奇石评价标准(十大标准)

    1、石形标准:石形是奇石的基本形象,主要看奇石形体的完整程度和造型的完美程度。

    2、石质标准:石质指奇石的质量,主要看这枚奇石的硬度、密度、润度,这三度越高奇石品质越优。

    3、石色标准:奇石颜色十分丰富,几乎所有奇石都有单色、三色、套色、混合色、过渡色之分。

    4、石纹标准:奇石有纹理石、流纹石,即使是画面石,也有线条的勾画问题。

    5、石意标准:奇石的象征立意,是奇石的灵魂,也就是奇石的主题思想。

    6、石图标准:指奇石的图景,也就是石头的画面,奇石的画面千姿百态,或逼真、或丰富、或抽象、或美丽。

    7、石彩标准:指一枚奇石所含色彩越多,反差越大,价值越高。

    8、石势标准:大气壮阔、神勇威风、凛然丰伟者佳。

    9、石技标准:奇石也有技巧,不管是造型石,还是画面石,都有巧的一面。

    10、 石缘标准: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个故事,一段石缘,奇石与发现者的经历纠葛越复杂、故事越奇特,石品价值就越高。

    再次从奇石的种类上选择一方好的奇石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造型石:要有好的形态、意韵、质地、色泽、纹理。

    二、图纹石:要有好的图象、纹理、意韵、质地、色泽。

    三、矿物晶体:要有好的形态、色泽、质地、稀缺、组合。

    四、化石:要有好的形态、意韵、质地、色泽。

    五、特种石:在同一类数量石种较多时,可参考结合以上四种种类标准。

    英石是英德的特产之一,被授予“中国英石之乡”称号,历来是上贡之物,与灵璧石、太湖石、昆石齐名,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因产于广东英德市望埠镇的英山而得名,四大名石中,只有英石来自岭南。它的知名度已遍及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以下是小编从英德市文广新体旅局主办,英德市英石文化研究会承办的2019年英石文化节为大家拍摄的英石作品!小编不才,很多未能想到合适的名字!欢迎给英石宝宝起个更恰当的名字!请在下方留言!

    此作品漏的自然特性,孔洞通透,玲珑空明,此品为英石中比较上等的极品!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云:“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

    大块的英石一般用作风景园艺,假山,盆景等,小块的英石则多用于几案摆设制作成山水盆景,兼具观赏和收藏。新加坡国家公园主要的景点都是用英石,早在18世纪后,英法德等国的官邸、宫庭、住宅等也用英石建造拱门等。

    英石的开采和玩赏历史悠久,在宋代就被列为上贡之物,英石开采时不可以人为雕琢,更不可有任何破损,开采必须保持石头原样原貌。小件英石开采时,手工即可;中件的英石开采,可用铁笔等农用工具即可;大件的英石开采,可动用挖掘机、吊车等。

    英石追求自然天然、嶙峋傲立、青苍逸瘦、嶙峋奇巧,每块英石本身就是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2019年英石文化节大约有50-60个英石作品,由各藏家参展,后续小编会在图集和图文或视频中为大家全部展现出来!敬请关注!

    英石,即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出产的石头,又称“英德石”,英石主产地是广东省望埠镇东部之英山,无论是山沟还是山上,甚至水中也有,随处可见,这是英石其宗源。

    英石文化节

    在望埠镇的主干道上,随便可见英石展销点!形成一条于销售、批发一体的展销长廊!下面小编为大家展现下,此次展的英石作品,并为展品排列了序号,大家喜欢的请在评论区写下你的序号,参与评论!

    展英石作品01

    “展英石作品01”此件参展宝物,据网上查名为“云根”,它的外型怪异,没有经过人为雕琢,也任何破损,石头原样原貌,小编觉得它更像一个被酷刑锁住的囚犯。由于展品上没有数据介绍,据小编目测,高约1.2米,宽约1米,奇异百态,形态逼真、它兼具“瘦、漏、皱”的英石特点品种,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属于上等精品。

    展英石作品02

    “展英石作品02”此件参展宝物,网上查不到名字,由于展品上没有数据介绍,据小编目测,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属于小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怪异,周围经过长年的风吹雨打,形成尖尖而锋利的棱角,此件宝物最大的特点是,中间还有一个天然的小洞,小编觉得它像一个宇宙中的什么虫洞之类的。此件参展宝物它兼具“瘦、透、漏、皱”的英石全部特点,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属于比较上等精品。

    展英石作品03

    “展英石作品03”此件参展宝物,应该看到的都会喜欢了!小编也是在全部展品中,超级喜欢这件宝物,由于也是网上查不到名字,由于展品上没有数据介绍,据小编目测,长约10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60厘米,属于中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怪异,左边是一个平平的平台,看酷像我们以前农村切菜的板子,右边是一些峰林,整个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天然的马桶()!虽然不具全四大英石特点,但却很吸引眼球,也是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也是属于比较上等精品了。后期我会在图集中以360度的图片展现它,敬请关注!

    展英石作品04

    “展英石作品04”此件参展宝物,大家看到,应该也会喜欢!据小编目测,高约40厘米,宽约15厘米,是小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光滑而细腻,中间还有一个小洞,显然是没有经过风吹日晒的,此件参展宝物应该是采集于地下或河流中,整个看起来,就好像一把火炬,也像一个恐龙化石之类的!它兼具“瘦、透、漏”的英石特点,很吸引眼球,也是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也是属于比较上等精品了。小编的没词了,留下我们的老铁来为它命名吧!

    展英石作品05

    “展英石作品05”此件参展宝物,据小编目测,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小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粗糙,看上去酷像一个驼背老人,身上是一层一层的小石块,感觉好像用手可以把从它身上一层一层的抠下来,展品中,还有两个与它比较相似的,有一个是和它方向相反的,向右的,后续我会以图片展现给大家!它兼具“瘦、皱”的英石特点,也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英石存量的代表了!

    展英石作品06

    “展英石作品06”此件参展宝物,是网上也查不到名字,由于展品上没有数据介绍,据小编目测,长约12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30厘米,属于中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也长怪异,虽然没有上个作品粗糙,由此可以猜到,采集前,它是部分露于地面,部分是埋于地下,看酷像一个睡着的小动物,比如狮子老虎之类的!后期我会在图集中以360度的图片展现它,敬请关注!伙伴们也可以帮它起个名字吧!

    展英石作品07

    “展英石作品07”此件参展宝物,应该看到的也会喜欢了!据小编目测,长宽高约60厘米,属于中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也怪异,奇异百态,形态逼真、它兼具“瘦、透、漏、皱”的英石的全部特点品种,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属于上等精品。整个看起来,眼球也挺舒服的,就好像一个天然的碉堡,如果长得再大点,应该可以在里面躲雨啦,也像我们小时候农村放牛时,被风干的牛屎放大版()!此宝物等着你来命名哦!

    展英石作品08

    “展英石作品08”此件参展宝物,应该大家都会喜欢了!小编也是在全部展品中,超级喜欢这件宝物,据小编目测,高约28厘米,四面宽约8-10厘米,属于小件参展宝物中的极品了,它的外型怪异,由一层层的小石块自然叠加长成,四周方正的正方形面,你看像不像《西游记》中李靖手中当年捉拿齐天大圣的宝物呢()!虽然不具全四大英石特点,但却很吸引你的眼球,它是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也是属于比较上等精品了。

    展英石作品09

    “展英石作品09”此件参展宝物,由于也是网上查不到名字,展品上也没有数据介绍,据小编目测,高约80厘米,宽约80厘米,属于中件参展宝物,它的外型长像怪异,由此可见,是经过多少年的时间风化。此件参展宝物看上去像跪拜的臣子,它同时兼具了“瘦、透、漏、皱”的英石全部特点,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属于比较上等精品。小编也超级喜欢此作!

    展英石作品10

    “展英石作品10”此件参展宝物,据小编目测,高约30厘米,宽约60厘米,中间有一个天然的湖泊,底部呈白色,周围被围着,前面这还有一个流水出口,看酷像一个天然的温泉湖泊,左边是一些锋利的石峰,如此地吸引眼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欲望,超具鉴赏和收藏价值,也是属于比较上等精品了。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谢谢!

    收藏奇石其实与收藏其它的艺术品古董文玩一样,应选择具有升值趋向的为藏品。所谓趋向即大多数人喜好藏品的格调形态或是偏好。

    今天的收藏要引起大家注意,流通于收藏领域l的藏品近二十年价格不断上涨,而同样是收藏品的奇石,却是涨涨落落停济不前,明显有别于其它收藏品。就是因为奇石文化传统传承的宣传推动不力。

    春天了,奇石的春天要来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文化市场共同发展,奇石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多方面的宣扬推动奇石,众人拾柴火焰高,未来可遇见的……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虽然不会说话,却能传神。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中国几千年文化,石头是最先与人相依相伴。体悟石头特别是具有冥冥之中言不清楚的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注入了可畏的“灵魂”。于是佛家说,一花一世界 一石一如来。儒家说,石可见仁 石可见智 石可劝世。

    介绍我的收藏之一“黄龙玉鱼纹奇石”

    重26公斤43X42X21Cm,鱼纹部分6X6cm

    “是鱼需有成龙的心”

    鱼纹部分:鲤鱼头部特征明显,鱼头顶部长有肉质帽子形状(皇冠)。鱼头部下方长有肉质胡子形状(庄重)。预示此鲤鱼已成“皇”(长胡子戴皇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248.html

    (0)
    上一篇 2022-07-04 下午2:28
    下一篇 2022-07-04 下午2: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