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某家办喜事,就是全村人的大事。提前两三天,主家就会把重要的人物请去“打执事”,所谓“打执事”,也就是提前做布置安排。比如哪些人负责采购原料?哪些人负责做饭?哪些人负责端盘上桌?哪些人负责收拾碗筷?哪些人负责清洁卫生?在迎亲的过程中,哪些人负责抬笨重的嫁妆?哪些人负责背花被子?等等。安排以后,还会请账房先生写在一张红纸上,贴上墙,让大家都看到。
到了办喜事的那一天,经过知客师的宣布,大家都会按照这个来办。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免费的,是不取任何一笔报酬的。
不过,现在乡下这种免费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如果某家要办什么酒席,就会花钱给专门的团队来做,很少再有免费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这种变化,既是一种经济方式的转变,也是一种文化的转变。
以前的农村,长期处在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中。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有金钱流通的方式,更多的是采用“物物交换”,以及“力力交换”。
所谓“物物交换”,就是以物品换物品。尽管后来出现了集市,每个人都可以把多余的物品拿到集市上换成钱。但是这种做法,其实还是一种“物物交换”的方式。他们把物品换成钱后,目的还是为了拿钱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是通过钱的方式,转换了一遍。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交换,而不是为了盈利。商品经济并没有在农村流行起来。
所谓“力力交换”,就是以劳动力换取劳动力。这种方式一直都存在着,在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里,都一直是这样的。
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这种“力力交换”,在农村称为“换工夫”。某一家有什么大型的活,比如修房子什么的,村里的人知道了,都会涌到他家去帮忙干,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去请人的。别人知道了,一定会去。去了一天,就叫做一个工夫。这样,主家就相当于欠别人一个工夫。主要会把他欠别人的工夫记下来,等到别人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得去还别人的工夫。
当然了,工夫与工夫也是有不一样的。那时候的农村人,也是讲究等价交换的。比如别人如果来的是男劳力,你去还工夫的时候,去的是一个女劳力,别人心里肯定不高兴。久而久之,别人就不太愿意和你换工夫了。
那时候,没有用钱请人干活的说法。而且大家还形成了一种规矩,就算你花钱,别人也不会来。在农村人看来,劳动力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同时,大家也很鄙视那一种把劳动力搞成商品的行为。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本子,这本本子记载着自己到别人家去做了多少工夫,别人又到自己家来做了多少工夫。乃至于很多人在去世之前,都要给子孙后代交代,家里“工夫”的情况,就像交代还有多少钱一样。
总之,由于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方式,因此,农村办喜事的时候,就会采用换工夫的办法来进行。
而且不但采用换工夫,还采用“换物资”的做法。比如别人家办喜事,自己就会去赶礼。这个礼金赶出去,将来别人是会还回来的。而且一般的做法是,别人会在你赶的礼金上加一点来偿还。
在物资不丰富的年代,有时候“换物资”还不仅仅是换钱,也会换其它物品。比如拿一升米去,或者拿一些鸡蛋去。
无论是“换工夫”,还是“换物资”,都是交换,等价交换,并不是商品流通。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很配搭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换工夫的现象很少了呢?为什么喜欢用钱来解决问题呢?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现在的农村人已经很少了。
以前农村人基本上都在家里,很少出去打工。现在大部分农村人都出去打工了,在家里的极少的。如果这个时候做什么事,再找人来办免费做,就找不到人了。而且因为很多人在家的时间不固定,因此就没办法“换工夫”了。比如,你去帮别人一个“工夫”,别人这个“工夫”很可能就还不了你。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坏账”。成了“坏账”,大家都会搞得不愉快。
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干脆就采用花钱的办法来办事,不搞免费的东西。
二是由于商品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了。金钱成为农村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家已经不觉得“卖劳力”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不但不会觉得可耻,反而会把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如果能够通过劳动力赚钱,是受到大家尊敬的。
有一些人不能出去打工,假如在家里也能够赚钱,同时还能够照顾一家老小,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三是情义的淡化。其实“物物交换”和“力力交换”都是有一个情义基础的。由于金钱力量变大,情义的含量变低,因此大家不愿意采用免费的方式,避免欠别人的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怪象”确实在农村出现了,这也是根据农村现状决定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在以前的时候,农村遇上红白喜事,村上有专业的厨师团队,一些搬桌子找凳子的活,都是自己家的兄弟们干的,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完完美美的完成名贡工作,特别是遇上丧事的时候,孝子贤孙会挨家挨户磕头请帮忙,毕竟白事需要的人多,全村总动员,大家各负其责,没有不愿意去的,谁也不知道那天自己就会遇上事,所以都很自愿去帮忙。
但是现在就不同往日了,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出门打工成了农村的普遍现象,村里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遇上红白喜事,真的是找不到人手,甚至于连七八十岁的老头也找来帮忙,记得我二大爷去世的时候,东拼西凑的找了几个帮忙的,厨师是我小叔,也是不专业的水平,上菜的就我们兄弟四个,还要负责各种工作,几天下来真的很累,去年我大爷去世的时候,就是请的专业服务队,说实话真的很不错,毕竟人家经常干这个,我们几个也难的轻松轻松。
我个人认为请人帮忙,还真不如花钱找服务队好,请人帮忙人家都不情不愿的,花点钱多省心省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