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是一个相对词语。原本是指各种矿石的含量指标,尤其是指黄金矿石的含量多少,俗称含金量。当然含金量高的矿石被人们更所青睐,投入少,获得多,这个道理人们都懂得。
具体到大学毕业生的文凭含金量,类似的问题曾经在此平台上好象讨论过,可能是分析、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并不清晰明了。
题目问到“现在遍地(是)大学生,本科文凭还有含金量吗”?本博不赞同这种说法。遍地都是大学生是否危言耸听,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果真是这种情况,每年中招、高招之后所分流出去的学生,也就是落榜生都到了哪里去了?这两部分人相加至少占同龄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毕竟每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都有具体的数据,大约在八九百万人。怎么就成了遍地都是大学生?不错,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里云集了不少追梦的年轻大学生,而放眼全国,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力度与南方、东南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形成了孔雀东南飞这也是不争的实事。
对于“本科文凭的含金量”提出怀疑,这种怀疑就值得怀疑。大学生毕业文凭的含金量,用什么标准和根据来衡量?总不能以毕业生的人数多就怀疑含金量不高,这是哪里来的评判标准?
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所颁发给毕业生的文凭,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的。而大学对学生们的考试程序也是非常严格的,每年到了毕业季,就是那些所谓的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几家欢乐几家愁?学生挂科意味着什么?当事学生自然比任何人心里都清楚。校方就是倒逼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并不象局外人凭想象所得出来的个人看法。
人们对于极少数大学毕业生的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不能一叶障目,无限放大所有大学生的文凭不值一文。看看那些大型工程和高技术企业,奋战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就连海峡对岸的知明人士、大学教授也无不眼羡大陆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难得的优秀人力资源。
所以说,高中尚未普及,大学也是凭考生的高考成绩划线来录取的,说明本科大学毕业生的文凭含金量并没有降低,至于说到遍地都是大学生更不符合实际情况。(原创于:2021/09/02)
高等教育普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科技时代的客观需要。要知道文凭历来都只是一张介绍信,研究它的含金量毫无意义。一个人的前程不是文凭决定的,而是他的能力和品行决定的。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因为读大学而改变的,而是因为他通过长期艰苦学习拥有了参与社会竞争的独特竞争优势而改变的。现在许多大学生之所以拿着毕业证书找不到工作就在于不明白这个道理,进入大学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做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家长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就成天逼着孩子学,最后逼成了厌学生,有的虽然也考取了大学,甚至考取了211、985、双一流,进入大学却不学习了,成天拼命的玩,以至于毕业后处处遭遇拒绝。千万千万不要相信培训机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鬼话,千万千万不要被功利主义的校长、老师牵着你的鼻子走,这里补课那里报班。孩子的成长,健康第一重要,多陪去锻炼,并在体育锻炼中磨炼意志,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敢争第一勇夺冠军的拼搏进取精神。改变孩子命运的正是这种拼搏进取精神,而不是211、985、双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有了这种拼搏进取精神,即便孩子读的是大家都瞧不起看不上的职业技术学校,他照样能够赢得辉煌人生。前几年,泸州就有一位中考成绩倒数的女孩,读职校之后参加全国服装设计技能大赛夺冠的新闻报道。没有了这种拼搏进取精神,即便考进211、985、双一流,即便拿到硕士、博士头衔,甚至是海归头衔,只要他的文凭是混出来的,他的人生照样会暗淡无光。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学习兴趣与良好的习惯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与其把目光盯在分数上,不如把注意力落在孩子的兴趣上,落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孩子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别的孩子苦学,他乐学,苦学的孩子永远斗不过乐学的孩子。习惯好,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能够劳逸结合,学习效率倍增,他就能够在考场上胜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