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教育产业化后,未来农村的教育在何方?
一、教育产业化后,导致农村留不住年轻教师
现阶段,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部分农村小学招生难,而城市小学入学难。农村中,好多家庭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为了能够顺利读书,不惜代价在城市买房,当上了房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化后,农村难以吸引和留得住优秀年轻教师,大部分乡村小学靠中老年教师苦苦支撑。年轻教师由于受到冲击,会不惜代价到民办或者城市公立学校任教。如此循环下去,会拖垮农村教育,出现两极分化。
二、教育产业化后,导致贫穷世袭化
在中国,大部分穷人居住在农村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教育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教育商品化,也就是钱。
前几年,民办初中掐尖子招收的情况,容易在初升高取得好成绩,点燃了人们的狂热,一心要把子女送到民办中学去接受教育。现在,虽说取消了这种招生办法,但放着“免费的义务教育不用”,仍有大部分农村子女钻破头去读收钱且价格不菲的民办中学,甚至还会和学校签订接受三年的高中教育。
到了高中,进入到非义务教育阶段,为了招到生源,公办的、民办的各显其能,目的离不开一个“钱”字。有的家长,为了子女考取好的大学,放弃工作,全身心陪读,催生了一大批名目繁多的培训机构,甚至有的地方有那么一所“重点高中”,带动了房价,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大学呢?每年都在扩招,招生人数一再上升,这本是好事,可以让更多的人接收到大学教育。但毕竟名牌大学就有那么几所,每年的招生人数就那么多。加之,现在的考试越来越接近实际,需要学生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农村孩子由于见识及从小接触到的课外知识有限,很难和城市孩子比拼,造成了到普通大学深造的人多。自然就业成了问题,曾经让人羡慕的“天之骄子”,读书的钱花了,甚至一些农村家庭要靠借债才能完成子女的教育。毕业不能就业,既是就业的,很多都是从事基础性岗位,技术含量不高,薪水不理想。
反过来,容易造成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投资那么大的,最后的回报不理想,还不如降低孩子的学习要求,让他们早早出去打工养活自己,这无疑固定了阶层,让贫穷代际遗传下去。
结束语:总之,教育是为了武装头脑和培养精神的,如果一味把其做为一个产业,放手让给市场,管理者是省事不少,但一定不是好事。医改如此,教育同样如此,最后是底层人落得个一地鸡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来谈谈!教育强则国强。至于教育产业化或者是私有化的问题,按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既是产业化发展,又向私有化转变。但教育的实质和目的不能变。
一、教育产业化
大学逐渐扩招之后,随着每年大学入学率人数增多,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上升,这即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国民素质逐年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也在提高。但大学培养的质量却不如以前。数量增多,质量机会下降,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随着小学到中学至大学,每年的毛入学率和毕业率都在增高,数量增多,其实也就产生了一个循环的产业链。从各种辅导班和培训班的兴起就很明显地说明了。教育已经演变成一块大蛋糕,每个人都想分一点,教育资源分布集中。这确实也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度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说明了每年的毕业生程几何数字在增长,也说明对人才的培养慢慢形成了产业链式的发展,我们的产品的规格是一样的,只是他的耐用度可能会有所差别。另一方面说明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化和正规化,我们不在摸索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了,而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培养成才模式。
二、教育私有化
教育私有化这种模式在西方高校确实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些有名的高校都是私人所有,都是私人办学的模式,从其闻名度来看,看样子办的是很成功的。当然,我国也存在类似私有制的办学模式。最有名的就属以前各个高校办的独立院校,也就是大家通常称呼的三本院校。这种独立院校一般都是属于公办民营性质的学校。尤其是近年来三本的改建,一些有名的独立院校纷纷转变成民办性质的二本院校。这个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从近些年看这些民办的二本院校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是,注意只是个别的学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还有好多学校其实因为生源原因,还是发展的一般。大家的固有观念,私立学校普遍不如公立学校这种观念的束缚,固化了我们对私立学校的认知。其实,一些培训机构和辅导机构也试图代替这个角色,可是近些年的发展说明这个想法失败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结论
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不管是教育产业化发展,还是私有化发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还是要培养与国有用,与民族有益的青年人才。不管未来教育如何发展,多读书,多努力,多思考的本质不能改变,还是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努力走出一条适合青年,引导青年人才的教育发展道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