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先分清“宇宙实相”与“描述宇宙实相”的区别
老子是体解大道之人,经验了宇宙实相,他是过来人。
准确来说,老子的心,就是宇宙实相。
《道德经》全文,老子都是站在宇宙实相角度来描述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 “宇宙实相”与“描述宇宙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即使是老子,一个经验过宇宙实相之人,也不得不着重强调此点。
《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实相是一种客观存在状态,人的认知、思维、语言是在描述状态。
这两种状态一定要分清,不能苟同。
二、既然“描述宇宙实相”不是“宇宙实相”,为什么还要描述呢?
宇宙实相为宇宙真理,具有唯一性,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都遵循宇宙实相。
你的本来面目如果不遵循宇宙实相,那也就算了,不去认知宇宙实相也无所谓。
然而,你存在于宇宙中,一定遵循宇宙实相唯一真理。
就如同你没有想要有,与生俱来就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觉、能知。
你没有指挥自己的身体,身体自己就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弃物、爪生发张。
你没有认知到科学理论,不影响你就是由量子组成的,遵循万有引力、物质不灭以及宇宙全息。
现代量子科学能认知到宇宙全息现象,一个量子就是宇宙全部信息和能量,那么所有量子在本质上就是一个东西。
老子的心已经成为了宇宙实相,更加深知,宇宙实相是一个东西,每一个众生的本来面目,都是这一个东西。
那一切东西都是自己,一切东西都是宇宙实相,一切东西都是老子!
你就是宇宙实相!所以老子必须把宇宙实相传递给一切众生,传递给无量的自己,传递给你,因为你就是他。
面对“描述宇宙实相”不是“宇宙实相”这个重大矛盾。描述宇宙实相就容易着在文字上,然而不描述就没有人知道,权衡利弊,所以硬着头皮也要讲。
再一次体悟到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良苦用心。
三、宇宙实相很复杂、很玄吗?
举个例子:
你在当下,就是存在,不需要语言,你就是存在。这种存在具有无时差性,一念即是。
然而要用语言描述你,那可就复杂了,一辈子也描述不完,生生世世也描述不完。不信你想一想。
此时此刻!你的名字、你的身体、你的性格、你的爱好、你的理想、你的学习、你的工作、你的衣食住行、你的爱恨情仇、你的生老病死,你身体每一个细胞的变化,你积累的无量认知,你心灵智慧的成长。。。。。。
描述你就有了分别感,就有了空间感,有了先后次序,从而时间被微妙的带入了。
看一看,什么复杂,什么简单?
描述你真的好复杂,你的实相很简单!
描述你就产生了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万相之别。
你的存在,一念即是。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万相,当下就是一念。
同理观照整体宇宙:
宇宙实相,就是存在,不需要语言,一切都在,一念即是。
然而要用语言描述宇宙,那可就复杂了,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林林种种,一辈子也描述不完,无量的生生世世也描述不完。
宇宙的存在,一念即是。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万相,当下就是宇宙一个念。
可见,真正的宇宙实相,大道至简!
抛开你的认知,放下我执,平常心,人人都能体解大道。
、如何理解宇宙实相,宇宙一个念呢?
古往今来,觉者共识。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辩证统一,从而心见宇宙实相。
《道德经》中老子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离一切有,即为空性,只能心见。
怎么心见?无形无相,有相和虚空相都不是“无”,心里知道有这么个状态就行,虽然眼睛和任何方式都看不到,心里知道它客观存在。
有,这个好理解,宇宙间一切万事万物,天上地下,看得见看不见的,包括虚空相,都是有。
“无”和“有”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无也是玄,有也是玄,无也是有,有也是无。
或曰,
有不异无,无不异有。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是不是有点眼熟,对了,就是心经四句。
无,无形无相,却为天地之始。天地代表一切的“有”,“无”能够变现一切“有”,无而不无。
有,有形有相,却是“无”变现为“有”,有而不有。
“有”就是“不无”,“无”就是“不有”。
通过否定“有”,见“无”之空性。
通过否定“无”,见“有”之妙有。
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辩证统一,是不二法门。
对一个玄,说非一,为“有”“无”二相;
对“有”“无”二相,说非二,为一个玄。
从而在文字相上,跳跃到心悟大道。
从描述宇宙实相之文字语言,跳跃到心悟宇宙实相。
宇宙就是一个东西,祖师大德给这个东西起了太多的名字,就是因为人们总是着在名字相上,而心不见性。
这里比喻宇宙实相为“宇宙一个念”,也不要停留在文字相上哦~
五、当你了解宇宙一个念,有何感受呢?
你是“有”,是“无”变现而来,有无不二,你是宇宙一个念。
无量的“有”,是“无”变现而来,有无不二,也是宇宙一个念。
“无”只有一个,无形无相不能分,变现你的“无”和变现无量万法的“无”,是一个“无”,都是宇宙一个念。
这时候就能够用心体悟《道德经》中,描述大道的语言啦!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等等。
道,无形无相,能一念变现无量“有”,有无不二。
无量就是无量,一切时间、空间、万法万相,就是一个念。
亦能触类旁通,心悟一切宇宙实相法,“我心既宇宙,宇宙即我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三位一体”,“致良知”等等。
本质上都是一个念,本质上都是大自在,只因不见性而现妄相,枉受虚假之苦。
就如同做梦,明明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梦境,在梦里却认梦境为真实,美梦噩梦感同身受。
当知道梦境梦人是一个东西,当下就是觉知状态。
当你明白此理,还不知道宇宙实相的众生,是不是很可怜呀,是不是你呀,都要明白这个宇宙实相啊。
当你明白此理,才能明白为什么要无私无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打造人类命运同同体,大同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实相就是如此,何必可怜分别!
六、如果你是老子,要如何为众生言道?
前面讲到,站在宇宙实相角度,一定要讲实相,而且不能让众生落入述实相的文字上。
要用否定之否定,达到辩证统一,有无不二,妙显宇宙实相。
针对智慧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众生。
但要时刻不忘初心,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众生悟入宇宙实相。
因此《道德经》中言,
离开大道的实相状态,为众生讲德,描述大道即为德。称为【故失道而后德】,行德而心不离道。
离开德,为众生讲仁,称为【失德而后仁】,讲仁而心不离道。
离开仁,为众生讲义,称为【失仁而后义】,讲义而心不离道。
离开义,为众生讲礼,称为【失义而后礼】,讲礼而心不离道。
老子的慈悲如是。
众生没有道,从德引导入道。
众生没有德,从仁引导入道。
众生没有仁,从义引导入道。
众生没有义,从礼引导入道。
众生没有礼,就是乱世,所以要那么多的经典来约束。
真正的道,是宇宙一个念,无为无所不为,本来没有治理不治理之说,一个念在表演而已。
但是知见已经显现为妄,就必须修正知见,以宇宙一个念来看待一切。
并消灭一切影响修正知见的行为,坚决打击自私自利、妄自尊大、破坏团结的行为。要建立和平祥和的环境,才有利于众生闻道。
悟宇宙实相,《道德经》你句句都能理解,知道老子的心里在想什么,知道他的教学方法,如何让众生受益。你,就是老子!
真理具有唯一性、圆满圆通圆融性。一通百通,《道德经》《心经》《法华经》《楞严经》《圣经》等等,都会成为你的教材。
祝吉祥如意自在!
我们的上古先民很早就意识到天地是自开的
德,在古汉语中与得通假
此两点,我不知道将此问题讲清没有
天地自开谓:道;
先民意识谓:德。
而经是什么呢?此字原意是岩石上的纹路,喻意人在说话时思想的路线。
神话盘古,天地自开,人怎么道?你没法道,这叫"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五千余言,讲什么呢?自然与人的"自然而然",所以他一会代人天问(讲人话),那里他一会代天人问(讲神话)。
世人生活日常,从没注意到这个超越问题。所以当他经文告世,史学家老子就称聖了。可见聖者是从中间介入求同一的论道者也。
因此,《老子》言余五千,乃導者之道。这是个什么意思呢?中华在前是华夏,但凡在此道上人文精神有所领悟者皆導者之道上也。
注:今天国人常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今天还有谁能够自以为盘古还活在人世?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中华故园之外,尚若你随便去个什么地方问问,“上帝还活在人世吗?”这样的问题,你肯定是在问自找挨打的问题。仔细想想看,为什么人类文明已经进步到了科学如此昌明时代,中外差异会如此?其实道理十分的简单,中华故园之外的那个能够统治人们心灵的上帝,至今还活在人世间。他既创世、也乱世、还治世,所以然地在今天发生新冠载口罩问题,也就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了。但是,在今天我们华夏故园之内呢?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以为载口罩防新冠,为什么会这样地差别呢?因为自盘古创世后,我们生活日常就只能自己自理了。任何天灾、任何人祸,我们国人皆不可指望谁,更不可能指望上帝,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从来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救活自己走过来的。所谓的科学,无非人类德性的外显罢了。那么《老子》之道究竟是什么呢?无非图象化、数字化了的上天之導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