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的体裁一般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据我多年的观察和教学发现,学生最怕写说明文。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生写好说明文呢?
一、培养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写好说明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
二、分类介绍
学了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后,我让学生尝试着写一篇说明文,绝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写,于是我根据常见说明文的内容,将说明文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物品类、程序类、事理类等六类加以详细的介绍,并向学生介绍这六类说明文普遍的写作思路和内容结构,以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动物类,需介绍定性、外形、吃食、生活习性、活动范围、分类、生产、用途等;植物类,则需介绍定性、播种、生长护理、开花结果、收获储藏、用途等;建筑类,需从外到内介绍建筑物的总体外观、内部结构布局设计以及他们的特色等;物品类,则需介绍定性、形状、颜色、分类、结构组成及他们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结束语等;程序类最简单,也最公式化,只需写定性、制作工具和材料、制作方法和过程、结束语即可;事理类,则要先介绍表面现象,提出疑问,再介绍内部结构或原因以释疑。
三、观察“访问”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实在不假。学生在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内容结构框架之后,接下来碰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写作时不能得心应手。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平时缺个心眼,观察事物少,没能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观察透。例如,有一次我叫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校园本是学生天天可接触到和看见的事物,但学生们在写到校门上方所印的校名时,竟普遍得出了三种答案:“XXA中”、“XX第A中学”、“XX镇第A中学”。这就说明学生平时欠缺观察,没有准确的材料可写,就想当然地乱写上去,造成不实之处,大大降低了说明文的质量。
其次,出现“无米之炊”的写作窘况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实际历验少。这在写程序说明文时最能体现出来。写程序说明文时,特别需要丰富的生活历验。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介绍工艺品小制作或食物制作的说明文,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头痛。挖掘其根源,就是历验太少,“难为无米之炊”嘛!这时需要做什么来补救呢?答案就是做“访问”了。访问一下那些懂得各种工艺品制作或食物制作的同学、父母、亲人或邻居,了解一下制作的工具、材料和全过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出真实可感、准确生动的说明文。
为了尽可能地杜绝这种写作时出现的“无米之炊”的情况,我又按各类说明文的内容结构,指导学生平时有针对性地对常见事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还鼓励学生多查字典和生物书等,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加深对常见事物的准确深入的了解,避免写作时再出现“无米之炊”或“临时抱佛脚”的苦况。经过这一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充实和准确多了,也不再觉得写作时无话可说或无从下笔了,写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四、勤于实践
掌握了老师的写作指导,获得了观察访问的第一手写作材料后,还不等于掌握写说明文了,这时还要进行最为关键的一步:勤于实践。大家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写作不但要实践,还需勤于实践,才会有进步,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这好比学游泳,不管你看了多少关于游泳知识的书籍,也不管你看了多少次别人游泳,但并不等于你已学会了游泳,要真正学会游泳,还必须多次亲自下水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理论无法揭示和肉眼无法看透的缺漏,才能逐步更正、补充和完善他们,达到游泳的最高境界。写作也正如此,必须勤于实践,乐于实践,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完善自己的写作才能。
五、查漏补缺
学生写作实践之后,是否能出“真知”,关键要靠老师的认真批改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务必要认真细致,查阅出学生们习作上的优点和缺漏之处,写好评语,做好记录。
在讲授完每一类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收上学生们的习作详细批改之后,我将学生们常犯的错误和个别犯过的错误用本子一一抄写下来,以备在作文评讲时用来提醒大家日后该类写作上需要注意避免的和容易犯错的地方。这一步很重要,它能令同学们吃一堑长一智,或者说,一个学生的错误大家共同认识,下次作文时不致犯同样的错误。
六、评讲总结
作文批改完后,教师们要进行细致的评讲和总结,对好的要进行宣读和表扬,给以大家学习的典范。比如,一,在第一类说明文写作批改和评讲完毕之后,立即着手在班级教室后墙上置办一个“写作学习园地”;二,在学生的每一类说明文习作中挑选出优秀范文若干篇,叫他们再抄写了交来,另予以十分详细的笔录分析和评语;三,每讲完一类说明文,就将所有优秀的学生范文及时依次张贴在班级“写作学习园地”中,以备学生随时观摩、交流、学习写作和总结经验。
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 介绍生产过程的说明文,应按生产的时间顺序说明;介绍植物生长的说明文应考虑其生长顺序,依次说明,当然不管哪类说明文都应注意主次分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词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首先,在仔细观察事物,透彻了解事物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最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恰当选用限制范围大小、表明条件关系之类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还不是完全平行。《看云识天气》中“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里形容云的形态特征的词语和表明时间性的词语配合用,十分确切,十分精当。
其次,要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必要的专门术语,防止说“外行话”,例如“航天”和“航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飞机在大气层内飞行,称为航空;卫星、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称为航天。它们是采用不同的飞行器在不同的空间来完成飞行任务的。写文章时必须注意诸如此类的区别。
再次,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拱形,像天上虹。用“虹”来比喻石拱桥,很形象生动,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再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说明“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劳动人民根据这些现象掌握季节规律,安排农事。这段文字由于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饶有兴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