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创诗词或对联,除了注意音韵平仄之外,还会注意作品的文学性吗?
诗词、对联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在于它们的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缺少其中一个,就是美中不足。而它们又丰富了中华文学的宝库。以其历史的厚重,丰富的底蕴,存在于世间。它们不仅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更多的是能打动人的心里,让人在欣赏中得到审美愉悦。
它的文学性是不可或缺的。每首诗都是心灵的诗歌,蕴含作者的情感。如果说音韵平仄构成诗词、对联的骨架。它们的文学性,则是诗词、对联的精髓部分。是诗词对联的灵魂、血肉。如果没有灵魂、血肉,只有骨架,未免太恐怖了。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虽然是自创诗词、对联,既然喜欢用这种格式,就应遵循它的规则,诗词到唐宋已经发展到顶峰。而对联形成到清朝。有人总想不拘一格。打破这一规格。回归唐朝以前。没有理论和格式遵循。还美其名曰是诗词、对联。我们可以写的水平差点,但要尽力和古人靠近,而不是背离。让它们竞相开放。使文学这一领域更加壮丽辉煌。
无论文学、艺术,或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同时,形式也不可忽略,毕竟一切内容都是通过形式来表达。所以,文学性肯定要放在最前面。最后我再以填词为例具体解释。
首先,何谓文学性及其重要性。文学性应包括主题、意境、内容3部分。
比如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一词通过游芳饮酒(内容),写尽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幽幽(主题)。此词从意境上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的悲凄之情跃然纸上。
从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即可看到,欧阳修此词正是用内容、主题、意境使词达到了一个更高境界,并使其流传千古。而如果只是格律规整,辞藻华丽,这样的词并不少见,那也就流于俗了。
第二,对格律的重视。
填词也称“倚声”,最早由音律而来,可见其声律之美及重要性。但同时,切不可以辞害意,尤其今音又与古音有太多不同,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迁就某一处的平仄格律等而使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欠缺或损失。
第三,以填词为例。
填词步骤前人已总结,一是确定主题和基调,二是选词牌(切不可只看词牌名,比如“寿楼春”就是一个悼亡类词牌),三是选韵(仄声宜表现哽咽,平声宜表现舒缓,比如刚提到欧阳修的浪淘沙的下半阙首句“聚散苦匆匆”的“从”为平声,表达舒缓,哀伤),四是。。。。再向下就是具体遣词造句,填好这首词了。当然还有最后的斟酌和修改。
综上,诗词首先要考虑文学性,其次才是格律。
任何作品都是用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没有思想内容就是玩文字游戏。表达思想内容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同的形式会取到不同的效果。这些都是没有争议的。
题主的问题是:诗歌和对联,除了音韵平仄外,还会不会注意作品的文学性?谈的是诗歌和对联这两种特定的形式。
我认为,音韵平仄肯定是要的。没有这个限制,就不能称为诗歌和对联。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句子当中,不要刻意追求平仄而放弃表达意思精准的词语。任何事情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平仄格式并不是哪个人定出来的。也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不要让古人限制了自己。李白那么豪爽,他的在天之灵会不会笑话我们。
打个比方。诗歌和对联的音韵平仄,就如同歌曲的音符、调子。作曲首先考虑的是歌词的情感和内容。用什么样的调子更能表达得完美。其次是好唱、好听。这才能流传得开来。
诗歌和对联也同理吧。
有一点要强调。如果你写的是“七律”、“七绝”等格律诗,那就如同填词(如:西江月、满江红)一样,要严格遵守它的格律。你不想受它限制,就不要冠以这些名称。
问题:如果让你自创诗词或对联,除了注意音韵平仄之外,你还会注意作品的文学性吗?为什么?
………
一、规则与水平
创作诗词或者对联,音韵平仄是规则,如同上场踢球至少遵守球场规则一样,人人可以上场,但是足球不是橄榄球也不是篮球曲棍球,踢球就要遵守踢球的规则。
但是踢球的水平不一样,表现自然也不一样,有业余水平的野球手,有武磊、郜林的职业球员,也有天皇巨星级别的梅西c罗 。
作品的文学性也是如此,业余球员类似与打油诗,口水诗;梅西c罗相当于李杜苏辛的水平,既然上场踢球都想表现好一些,当然诗词创作也希望追求文学艺术的水平。
二、学习与练习
规则是用来遵守的,当然要学习基础知识,上场踢球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越位未免说不过去,也不能把手球当作正常的防守动作。学诗词当然要懂格律诗和古体诗的规则,要明白填词的词谱是怎么回事。这都是最基本的规则。
学会了规则,就要诗词的各种艺术修辞手法来提高文学艺术的水平,还要通过不停的练习来熟悉和反思调整。
古人说手不释卷、曲不离口,作诗填词也是如此,不读书不练习自然提高不了诗词的水平。
结语
再回到:
如果让你自创诗词或对联,除了注意音韵平仄之外,你还会注意作品的文学性吗?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既然做了,当然要做好,人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即使做不到,但是看到一天天的进步也是人生乐事。
附老街几首原创的小诗:
- 游鲁迅故居有感 @老街味道
新城藏古巷,犹有故人居。旧日如刀笔,明时容得无?
-
七律-登崂@老街味道
长春松雪几流连, 寻迹东崂别有仙,林外峰峦劈入海,云中石径苦登天。
凭临谁共餐霞老,微倦无妨枕酒眠。昔日摩崖犹在目,诗家瓜枣已成烟。
- 观宋填词56-清平乐(用陈师道秋光烛地韵)@老街味道
金风传意,惊破石榴子。云送月来霜染地,一叶欲飞还坠。
薄衾恰抵清凉,秋声潜入空廊。人世渐窥天命,心经沐手余香。
@老街味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