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疫情输入不是限制留学生回国的充足理由,堵不如疏。限航只会制造堰塞湖,积聚越来越多的怨气和压力,如果不及时疏导早晚要爆发。
只需构筑两道境外防线,即可彻底阻断疫情输入
防疫压力下我国大幅削减了国际航班。现在还有140多万留学生在国外,而按目前的航班安排,一天才仅有不到3000人能幸运的登机回国。家长们急切盼望有关部门批准加开航班或包机,这对于我国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难题。渴望尽快回归祖国安全怀抱却一票难求的学生及其家长们备受煎熬。
未感染的留学生有回国的权利,他们到底该不该回国,怎么回国?回答前,我觉得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是旅行安全的问题,能否想方设法以确保上飞机的留学生都是未感染的,既保障乘客和所有机组人员回国旅途中的安全,也保障广大国内民众的安全,不给国内民众造成威胁,自然也就化解了留学生的权益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矛盾。
回国最大的风险是在旅行途中,乘机前和在飞机上和陌生人群的接触,如何确保回国公民不把病毒带回来?我建议我们在国境之外再构筑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在上飞机前的严密防控,可以这样做:
由中国驻外领事馆在中国留学生集中的中心城市设立指定隔离点,专门招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所有购票回国人员必须在这里密切监控下进行一段时间的集中隔离,开始隔离前就对其携带物品特别是药品严格检查,确保他们不能接触到退烧药和止咳药,隔离期间保持不间断的体征监测,加以核酸检测,只有无任何症状且检测阴性才允许登机回国,若出现症状立即送诊。并且从隔离点到上飞机也像国内对入境人员一样专车接送和全程监控。再有去机场前给所有乘客提供统一的防护装备并由专人指导监督检查,确保正确穿戴。
第二道防线是飞机上加强隔离和监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像出租车和网约车的隔离措施一样,每个座位间用透明塑料布隔离。 最好是做成全封闭的隔离罩,每个隔离单元有独立的进出气,进气全部用新风,互不影响,完全消除传染的可能。
2、客舱安装几个热红外成像仪无死角覆盖,全程对每个乘客进行监控,或者给每个人戴上可以在线监测体温的手环,如出现发热症状立即采取措施加强对其隔离。
3、卫生间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每次使用前必须彻底消毒。
祖国的安全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对身处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有巨大的吸引力,有的已经感染或可能感染的同胞想回国治疗也是人之常情,却危害公众利益,不能让他们这样做。但人性的自私是难以克服的,在重大考验面前,很难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诚信。如果有漏洞,就有人可能会钻,因此对病毒的战争不能仅靠个人的自觉,必须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军法,要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还要坚决有力的执行,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每个乘客不在回国途中被感染,在保卫我们得来不易的抗疫成果的同时接海外游子安全回家,再一次演绎我们国家历次排除万难第一时间迅速撤侨的伟大壮举,在此重要历史时刻表现我们的大国担当。
大家知道,疫情防控成功最关键的是早发现和早隔离,被动防守是不够的,应尽可能地把我们的战线向前推进,以尽可能早期阻止病毒的传播。如果构筑和守卫好以上两个防线,杜绝了这些环节的交叉感染,也就避免了感染更多人后需要付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就可以大大减轻国内的输入防控压力。在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海外子民的同时,也是对当地疫情防控的有力支援,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增设防线后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精神压力可大大减轻,不像现在人人都一路上提心吊胆互相猜疑,唯恐同行有感染者,同时能更好的保护机组人员,他们就不再需要每飞一趟就隔离,减少很多资源浪费,有助于恢复更多的航班运力。经过旅行途中的严格管理后,对入境人员的隔离期也可以适当地缩短。
这样做相应产生的费用完全可以摊到每个留学生身上,不需要国家来负担。如果国家能恢复正常航班安排,让留学生安全回国,学生和家长们定会更加感恩和热爱祖国。
对待,明确的说法是,一定有比较大的影响。
1.必须关口前移,严查、严管、严控,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漏洞,特别是针对疫情高发国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必须有一套规范细致的管控方案和实施细则。
2.人力、物力、财力及隔离观察人员的具体场所。
3.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及时送特定医院检测、治疗,对医务人员是一个时间的考验。
4.国外回来,如果是健康者,在自己居住地的社区要严格管控,隔离观察。对社区工作人员加重了负担,增加了强度和难度,对当地的疫情管控,又增加了压力。
5.很多国外回来的,主要是觉得回家安全,祖国可以依靠,但是,一旦填报健康信息有隐瞒,将会对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风险。
6.对入境地和目的地的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所以,中国政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管控境外可能输入的疫情,我们各级政府和疾病控制中心,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实做细防控措施,筑牢防控疫情的防线,保护易感人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