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儒家学说”填补了自秦朝大一统后在思想上进行统一的空白,我为什么要说这是它是一项空白呢?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李斯的“大一统”思想强化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君权至上的框架
我们都知道在秦朝以前整个天下都是诸侯独立的状态,其实这既是周王室日渐式微的结果,也是由于采取分封制带来的弊端。唐朝没有吸取分封制的恶果,设立太多藩镇,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力遭到稀释和削弱,由此使得唐朝自始至终都饱受藩镇之乱。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原本打算继续效行周朝的制度框架,分封皇子于天下,这是当时的丞相王馆的建议,他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战国末期分封制度依然深入人心,就连在官位设置上也主要以分封为主,而真正行使职权,发挥官位作用的官署制度实际上还是处于并不完善的状态。
所以,李斯就反对王馆,进而建议秦始皇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分封制的废除史无前例的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政治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消除了由于分封制使得君王的权力和威信大打折扣的局面,那么既然在政治制度上使得君权得到了加强,李斯进一步又提出了在思想上进行统一的建议。
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资治通鉴·秦纪》
这就是“焚书”的由来,但是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以后并没有推举某种学说,以便使其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这就让“儒家学说”登上了历史舞台。
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迎合了统治者统一思想的需求
实际上儒家学说在先秦乃至汉初都不太受各诸侯的认同,这主要是儒家继承了周礼的意志,宣扬“仁礼”之说,所以它不符合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时代背景,反而是合纵连横这些权谋之术更为受用。秦始皇当初准备在泰山封禅,曾经询问儒生封禅的礼仪,但后来因为礼仪过于繁琐而没有采用,这也让秦始皇不太喜欢儒生。
哪怕在汉初,儒家学说也不太受到重视,刘邦当初打天下的时候有个很有名的谋士叫郦食(yi)其(ji),他也是一个儒生,当时他去见刘邦的时候,刘邦听说他是儒生而不愿意见他。汉朝建立后,采用的是黄老之学作为治国之策。
所以,儒家正式进入汉朝统治者的眼帘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元光元年,这时候的汉武帝刚刚登基为帝,所以就下诏天下,命令举荐贤良有德之人入朝,而董仲舒也在此行列。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举贤良对策》给汉武帝看,并且宣扬了他的“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学说思想。
但董仲舒的“大一统”和李斯的“大一统”是不同的,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倡导“天下归心”,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倡导以“三纲五常”来建立国家秩序,避免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举贤良对策》
汉朝在经历“七国之乱”后,使得统治者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迎合了汉朝统治者的迫切需求,最重要的是董仲舒反复强调“大一统”思想,正是由于这种思想拥有出色的政治性,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和利益,所以董仲舒的建议最终才能被汉武帝接纳。
从此使得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用来统治民众思想的工具,其实儒家学说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统治者把它拿来钳制人民思想,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所以导致晚清以后儒家一直饱受非议,作为一种学说它本身并没有问题,只不过作为统治工具,它显然就抑制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儒家学说对以后数千年的国家稳定和文化认同、以及塑造都起到了非常成功的效用,所谓的“礼仪之邦”其实正是推崇儒家学说的结果,对于它的功过是非,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作揖]
可以把握两大基本原因:1,儒家的社会思想;2,社会现实的需要。儒家的社会理想是秩序井然,上至天子,下至庶人,各得其所,安分守己,这符合和平时期的社会需求。武帝时经过汉初的修养生息,急需一种强大的思想体系维系大一统局面,儒家思想契合。开国皇帝汉高祖有孔子情节,是中国历史上以皇帝身份去曲阜拜谒孔子的第一人,儒家思想在皇家传习。秦博士叔孙通为代表的儒生逐渐得势,公孙弘为代表官吏启用儒生,思想组织准备充分。当时皇家最大的危机是皇权的法理,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皇权,君权神授确立。从皇帝到平民,各得其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独尊儒术不是独尊儒家,所确立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为基础,杂糅了道法阴阳等各家的思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