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巡洋舰最为有名的是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制造的重型巡洋舰,是日本海军舰船自主特色建造发展的重要体现,其上上下下独具东方风味的舰首曲线造型和弯曲的烟囱造型代表着日本舰艇的发展特色。这样的造舰特色完全可以从大和上找得到。
然而一向师从英国的日本一直在海军上是跟随着英国的。就比如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而在“海军假日”前日本的巡洋舰几乎抬不上台面,天龙级,球磨级,神通级几乎完全延续着欧洲特色(舰炮多方位布置)
而但1921年被称为“日本造船之神”的平贺让设计出的实验舰“夕张”号轻型巡洋舰一改之前英国特色,开始设计出日本独特造舰特色和奠定了日本重型巡洋舰的设计思路(在有限的空间和吨位内尽可能安装更多的武备),然后一直被后来延续下来。
青叶级
而条约签订后,由于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做出了限制,日本便大力研发重型巡洋舰,刚开始使用过50倍径200mm炮,后面换装50倍径203炮。平贺让最初的设计有古鹰、青叶级重巡洋舰共四艘(古鹰,加古,青叶,衣苙)然后又设计了妙高级(妙高,那智,羽黑,足柄),由于与军部有各种意见不和,被誉为“日本造舰鬼才”的藤本喜久雄接手妙高级的设计,被称为高雄级(高雄,鸟海,爱宕,摩耶),与平贺让的设计不同,藤本设计高雄级由于武备和舰桥过重,出现了重心不稳的问题。由于“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藤本主导的轻量化的设计思路最终被抛弃
高雄级
最上级(最上,铃古,三隅,熊野),其最初是按重型巡洋舰设计的,但由于该舰装的是155mm炮,日本人坚持说它是轻巡。(条约重巡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03mm,轻巡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55mm),但后来日本日本直接给它换装了203炮,摇身一变就成了重巡了。
最上级155mm炮
而日本重巡设计最为完美为利根级(利根,筑摩),与之前的重巡不同的是利根将主炮全部移到前甲板,而后甲板则用于航空作业,按现在来看是很有前瞻性。
利根级
日本设计的这批重巡的的主炮较多(妙高级,高雄级,最上级)为10门,利根为8门,古鹰、青叶级为6门,而日本重巡的另一个特点是拥有鱼雷,而且航速相对较高(33-36节)以配属给航母机动编队。
由于日本的决战思想,这18艘重巡活跃在各大战场上,被誉为天皇的18武士,往往是雷炮齐发,但一般都是一雷定乾坤。
谢请。
作为巨舰大炮主义忠实信徒的旧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主力是战舰(也称战列舰)、巡洋战舰(也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等一线军舰,巡洋舰的重要性相对不高。而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在战争资源有限的局面下,一方面设法弥补战斗中损失的航母等军舰,一方面设法急造能够用于护航、防空的海防舰等辅助军舰,巡洋舰的发展十分有限,在二战期间事实上仅建造了3型共8艘巡洋舰,且先进性、战场表现都并不突出。
1936年,《华盛顿条约》到期失效,日本海军迎来无条约时代,海军舰船的数量、设计等不再需要考虑条约的制约。当时为了规划设计、建造新的无条约时代的巡洋舰,日本海军根据设计任务的不同,将巡洋舰定为六个种类,分别是:
巡洋舰超甲型:超大型巡洋舰(超甲巡)
巡洋舰甲型:装备203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甲巡)
巡洋舰乙型:可以充当水雷战队旗舰的巡洋舰(巡乙)
巡洋舰丙型:可以充当潜水舰部队旗舰的巡洋舰(巡丙)
巡洋舰小型:执行防空任务的巡洋舰(巡小)
练习舰:充当练习任务的练习巡洋舰
其中,超甲巡、甲巡可以参加舰队炮火决战,巡乙、巡丙则可以分别担当水雷战队(驱逐舰)、潜水战队等的旗舰,巡小则属于侧重防空的防空巡洋舰。
在具体的实施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甲巡产生了B-65型设计方案,但未实际建造;甲巡则开工了“伊吹”型,但未竣工,设计了六计划巡洋舰,但未实施;巡乙建造了“阿贺野”级4艘,巡丙建造了“大淀”号,巡小提出了设计方案,但未实施;练习巡洋舰则建造了“香取”级。总计二战期间日本新造的巡洋舰仅3型艘。
B-65型(未成)
超甲巡。设计排水量32000吨,航速33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装备三联装310毫米主炮3座,搭载水上飞机3架。
“阿贺野”
巡乙。同型4艘“阿贺野”“能代”“矢矧”“酒匂”,排水量6652吨,航速35节,150毫米双联主炮3座,搭载飞机2架。作为水雷战队旗舰设计,但是仅有“阿贺野”一艘以这种身份进行过实战,
“阿贺野”1942年10月31日在佐世保工厂竣工,1944年2月16日战沉。
“能代”1943年6月30日在横须贺工厂竣工,1944年10月26日战沉。
“矢矧”1943年12月29日在佐世保工厂竣工,1945年4月7日战沉。
“酒匂”1944年11月30日在佐世保工厂竣工,1946年7月2日,作为靶舰在美国原子弹爆炸试验中沉没。
“大淀”
巡丙。原计划建造“大淀”“仁淀”两艘,后只建成“大淀”,排水量8164吨,航速35节,155毫米3联主炮2座,搭载飞机6架。1943年2月28日在吴工厂竣工,太平洋战争末期充当联合舰队旗舰,二战后拆解。
“香取”
练习巡洋舰。原计划建造4艘“香取”“鹿岛”“香椎”“橿原”,后只建成前3艘。排水量5890吨,航速18节,装备140毫米双联主炮2座,搭载飞机1架,是二战期间日本建造的最后一型巡洋舰。
“香取”1940年4月20日在三菱横滨船坞竣工,1944年2月17日战沉。
“鹿岛”1940年5月31日在三菱横滨船坞建成,1947年拆解。
“香椎”1941年7月15日在三菱横滨船坞建成,1945年1月20日战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