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却并非人人都能从自己的职业中发现意义。根据一份美国华盛顿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在2013年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约13%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参与感。
也许我们会对高达87%的人对工作毫无参与感这一事实感到震惊,但当你反思自身或周遭人们的体验,或许你会发现这并非言过其实。
据调查对于不想工作的人,以下5个原因:
原因1:完成工作的压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的老板、老师或教练相信你能成功时,你将奇迹般地完成超出自己过去能力的目标。但凡事都有限度。当超过你所能承受的临界点时,高目标只会对你造成伤害。
原因2:悲观情绪
并非所有的职业倦怠都来自外部。一项包括1000名被试的研究(Bianchi, Laurent, Schonfeld, Verkuilen, Berna, 2018)试图通过要求参与者阅读24篇简短描述(其中6篇与工作相关,但每一篇都显得非常模棱两可),来探究他们对于每一条描述的情感反应。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倾向于出现负面悲观情绪的人与职业倦怠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消极思维模式(此研究中主要指抑郁型认知风格)是与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关联的。
原因3:孤立(但可能不是你以为的意思)
大家可能都知道想到人的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我们信任和关爱的人,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度过职业倦怠,但实际上它的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通过对狱警的采访调查发现,来自家人或朋友的社会支持并不能改善他们的职业倦怠。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事间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去人格化的水平,但来自上级的支持却反而会加重情感耗竭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正如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支持也应该如此。当人们学会向不同的社会支持寻求特定的需求满足时,情况也将有所改善
原因4:无目的地刷朋友圈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总想拿出手机来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又有那些新鲜事。这件事看来无可厚非,但一项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只希望用社交媒体打发时间的人来说,社交媒体更容易使他们分心,并加重职业倦怠;但对于那些意志力坚强的人来说,社交媒体反而可以作为缓冲,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这个结果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你可以优化并减少自己无意义的社交媒体使用,只打开那些你喜欢的app,并且有目的地使用它们,而不要只是因为很闲很无聊,就随便刷刷打发时间
原因5:收入不平等
一项同样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以超过2万名来自美国和其它30个国家的职场人为样本,发现收入不平等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性。研究表
不工作,如果你有经济来源,能满足自身生活所需。不想工作但不工作怕别人说你是非,那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在意别人言语。不工作就可以挥霍是人类的终极梦想,这很正常,完全没必要理质疑你的人。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描述,觉得自己中枪无数,也不要恐慌。美国心理学家Ellen Hendriksen博士给出了以下几个小建议,希望可以帮你走出职业倦怠,重拾工作的信心。
1. 改变从身体开始这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但你需要照顾好你自己。睡眠充足、少喝酒、多锻炼、健康膳食,都是你能做出的改变。
2. 从下面6个方面找原因无数的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将人们的工作问题归纳为以下6点:工作量、控制力、回报、公平、社群支持、价值感,你可以试着对照这6点来自检工作中究竟有哪些点让你不满。
3. 展望未来职业倦怠的反义词是职业参与度(job engagement),你可以试着畅销一下未来的职业发展:怎样的工作会让你更有参与感?你对于理想职业有怎样的想象?努力向着自己想象的方向改变现状吧!
4. 做出行动当你在前面几步中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并畅销了未来发展后,你可以对现状进行改变。美化办公环境、申请转调部门或工作地点、招一位助手、申请在家办公……这些都是可行的措施。
5. 决策的时刻
如果上述这些小改变都不足以帮助你摆脱职业倦怠的现状,那么或许你需要做一些大决策了。你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较大的调整,也许换一份工作或重回校园能帮助你重拾自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