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请,我最喜欢吃大头菜炒腊肉。这个菜陪伴我好多年,每周最少两天都吃这个菜。
记得那个在我刚刚上初中时,因为父母都是农民,靠着种庄稼给我读书,每周的生活费都是用家里的种的米和菜去跟食堂换饭票。所以需要格外节约,记得那时候一周才10几元的生活费。我不敢吃肉,于是我妈妈就给我想了办法。让我一周也可以吃上两顿肉,就是每周一早上,给我炒大头菜腊肉带到学校。从周一到周三就只打饭不打菜,菜就吃自己家带的。所以现在每次吃这个菜就有会回忆那时候的点点滴滴。
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这个菜带带学校,第一是因为干菜容易存储。
第二是腊肉加干菜炒好不容易坏,还有肉吃。
第三,都是用盐腌制过,所以咸味就比较浓,更下饭。
从此就喜欢上它了,它是我初中三年的陪伴着。是我永恒的记忆,也是满满的母爱味。
最喜欢的当属记忆中安徽合肥的腊肠了,其实对于这种食材并没有特别的研究。之所以这里提到特定地方,或许源于自己内心的一份执念吧。
这个地方,这个腊肠,总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面的人,一个总让我觉得亏欠的人。
08年7月大学毕业,毕业前夕的各种聚会再加上购买工作正装的多种开支,我的生活费已然见底。总想着自己工作了不会再找家里要钱,所以坚定拒绝了家里给转生活费的惯例。
上班才知道,公司押一付一的工资发放让我面临一个至少四十天的真空期,出来乍到,也杜绝了内心想提前预支工资的想法;大学刚毕业,同学天各一方,初入社会都在闯荡,也打消了我找同学借钱的念头。或许,还有着骨子里潜在的自尊。
于是,熬。一天两个馒头。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按月租的房子和每天的交通费用又是一笔开支。
所幸,当时的女朋友,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地给我支付了这些。但其实那会女朋友也处在实习阶段,她也并没有多余的钱。关键的问题貌似已暂时解决,而天天的生活费却又摆在眼前。女朋友家在当地,瞒着她父母,从家里偷出来一大袋大米,还有她妈腌制好的腊肠。终于熬过了那么多天。还能想起来,腊肠铺在大米上刚出锅的美味。
很多年后,我还能时时回想起那个画面,心酸,难过,流泪。那时,暗自发誓会一生一世对这个女人好。
然而,我终归回到了北方。现如今,天各一方,她已为人母。想啊,那个腊肠的美味,只是我至今都不敢再吃;念啊,那个人,我的青春,只能在梦里。
最爱并难忘的是我太太烧的“红烧排骨”。
在三十几年前我因胸膜炎住进了医院,抽液后需要补充营养,太太下班后烧了一锅的红烧排骨,在色香味全部沁入排骨后,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医院。当天飘着小雨,心切中撞车了。来到医院,护士先紧急处理了伤口,后作了破伤风针抗过敏实验,刚打完第三针,过敏了~人事不省,呼吸如游丝。医生护士在ICU病房里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经过了几十分钟,主治医师告诉我,“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马上推一针肾上腺素”。
眼睁睁看着主治医师从眼前飘走,而我动弹不得…。肾上腺素把死神赶跑了,伟大的肾上腺素,了不起的肾上腺素。回题,一夜无事,第二天太太从病床醒来,洋洋自得说:“亏了,昨天的红烧排骨你没吃到,可用两个字形容”。“哪两个字”?“,猜”!我稍作思考说:“绝品”,“对啊!你怎么能想到这两个字”太太脸上显出大大的问号。“我吃了你带过来的三块,连骨头都吃了,那味道渍、渍、渍没治了,绝品、真绝品。
我最爱的一道菜就是我外公做的凉面,我儿时的每个夏天,都能吃到外公的凉面。
做凉面一般是从早上开始准备的,我记忆中的做法是:外公一大早做一大锅面条,然后拿风扇吹(有没有过凉水我不记得,但我现在自己做是有过凉水),一边吹一边倒自家榨的菜籽油。这时候外公会打发我去地里摘辣椒和花椒,等我回来的时候面已经放在一个大海碗里了。外婆会剥几瓣蒜放到石臼里撒一把盐拿到桌上,我将采来的朝天椒和花椒还有花椒叶(我超迷花椒叶的味道)一起放到石臼里捣烂,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石臼里的香气就是我一整个夏天的回忆。
那时候经常吃面条,我外公简直是面条大师,很普通的挂面都能变出无数花样,我吃了很多年都没吃腻。我那时候以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面条,后来我离开家乡,离开外公外婆,我发现面条并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最好吃的其实是我外公做的面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