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君,我来详细回答。
三国纷争几十年,谁也没有征服谁,最终一统归晋,叫人大感意外。其实,三国之所以最终归晋,最根本的原因是被逼实行禅让体制。
大家知道,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在建国之初,其实都很牛皮,主人雄韬伟略,国力都相对强盛,老百姓安居乐业,人才济济,曹魏政权的主人曹操那是从众多军阀中异军突起,终一统北方,雄霸天下,拥有五大谋臣、五子良将等一大帮雄才伟略之人,蜀汉主人刘备九死一生,终拥有益州、汉中、荆州,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拥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法正、庞统等谋臣,而东吴历经三代,代代英豪,终盘踞江东,拥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
然而,当第一代领导核心离开人世之后,蜀汉和东吴相继衰弱,不但主人无能,而且人才凋零,苟延残喘,曹魏历经曹丕和曹叡之后,虽然政权内部陷入分裂,但国家还依然相对强盛,同样拥有一大批雄才伟略之人,这其中就包括司马家族,最终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完成统一大业。
虽然三国终归晋,但主体还依然是曹魏政权,只不过换了主人而已,如曾经的所谓东汉大臣曹丕取代汉献帝建立魏,后司马家族经历司马懿、司马昭之后终在司马炎手中取代曹魏政权建立晋,虽然名义上前后经历三个政权,但政权整体未变,变的只是国名和领导人,正是因为这一改变,终使国家依然强大,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所以,三国终归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禅让。
禅让在封建时期表面上看起来很残酷,也是被逼无奈,但相对一个政权的家族制来说,那一个伟大的进步,相比家族制国家要文明许多。
首先,禅让减少了社会动荡,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汉献帝表面上代表的是东汉政权,曹操家族表面上代表的是曹魏政权,司马家族表面上代表的是晋政权,但是,这些政权的本质是一样的,利益是相通的,只不过家族的利益不同而已,如果这些政权坚持以家族制沿袭下去,那不可避免要有流血牺牲,因为封建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家族制的王朝都是有寿命的,如果坚持家族制,那王朝的更迭必须付出惨烈的流血牺牲,而伤害最深的依然是老百姓,而最终也不过换了一个主人而已。汉献帝禅让曹丕、曹奂禅让司马炎,仅仅一份诏书而已,禅让者最终也算体面下台,上台者实行改良,对于老百姓来说只不过看了领导的更换,整个社会依然太平,老百姓能够同样安居乐业,这样,减少了社会动荡,这也是曹魏政权从东汉到西晋,经历三代政权,但整体平稳的根本原因,三国归晋,如果没有平稳的社会基础能够做到吗?
其次,禅让归根到底是从家族领导制转变为集团领导制。封建政权实际上是家族领导制,哪个人打下天下之后,从此就是他的后代子孙管理天下,这样的家族领导制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确保你的后代永远是最优秀的人才,因为选择面实在太小,只限于皇帝的儿子中选择,而选择者往往就是上一任的皇帝,所以,中国封建王朝往往是一代比一代弱。但曹魏政权经历刘姓到曹姓再到司马姓,这实际上将家族领导制改变为集团领导制,从集团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来管理这个国家,这在封建时期来说实际上那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为选择面有了很大的扩大,这也是曹魏政权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现代国家实际上就是集团领导制,领导人的更替是从集团中产生,所以,三国时期的曹魏,实际上就是现代国家的雏形。而反观蜀汉,在刘备去世之后,其儿子刘禅只不过是一个草包而已,这样的人领导一个国家,那岂能不衰弱,试想如果诸葛亮取代刘禅,那蜀汉绝对要进步许多(当然,国名或许会有改变),而诸葛亮之后,如果再从集团中选择最优秀的人才领导这个国家,那蜀汉自然也不会落后。而东吴后期如果是陆逊家族或诸葛家族取代,那东吴同样不可能衰落那么快。
第三,禅让实际上就是引进竞争机制,逼迫那些优秀人才励精图治。曹魏实行禅让制,实际上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进竞争机制,这样,上位者那必定是这个集团中最优秀的人才,同样因为害怕自己被逼禅让下台,那就逼迫那些优秀人才励精图治,所以,曹操之后,曹丕和曹叡也很优秀,如果不是短命,那曹魏政权会很稳定,而司马懿之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同样很优秀,而后来的上位者司马炎在统一天下之前那同样是励精图治,既勤奋又节俭,最终受益的当然还是老百姓,其实还是因为有竞争才有压力和动力。
第四,实行禅让选拔人才相对要公平。蜀汉和东吴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后期无人才,蜀汉到了“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程度,而东吴在孙权之后,虽然有诸葛恪、陆抗和老将丁奉等,但随着他们的去世,东吴能够叫得上名号的人才几乎没有了。而反观曹魏,即使到了末期,那也是人才济济,从三国时期能够进入古代七十二名将的名单变化可以看出,在三国初期,蜀汉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进入,而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进入,而曹魏仅张辽进入,但到了三国后期,曹魏有邓艾、杜预、王濬、羊祜进入古代七十二名将,而蜀汉无一人上榜,东吴也仅陆抗勉强进入。而邓艾、杜预、王濬、都来自普通人群,尤其是邓艾,直到50岁才被司马懿发现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们生活在蜀汉和东吴,那他们不可能被选拔并得到重用。所以,禅让也是一个政权选拔人才的最好体制,也正是因为曹魏实行禅让,才让曹魏过度到西晋时期都能够人才济济,而拥有人才才是能够统一天下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三国纷争几十年终归晋,根本原因无它,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曹魏政权被逼实行禅让体制。而晋之所以短命,仅存在36年,在中国历史上最无存在感,根本原因也无它,那就是西晋王朝的统治又恢复到家族制。
曹丕 于公元220年继任魏王爵位,同年逼汉献帝刘协禅让并受禅登基,汉朝灭亡,三国时期开启。定国号大魏,建元黄初,追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公元226年,病逝于洛阳。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首阳陵。
刘备 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 汉、建元章武 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帝,庙号 烈祖、葬惠陵。
孙权 于公元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建元黄武,不久后迁都建业。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公元263年,蜀汉大将姜维被魏国大将钟会打败,魏国另一位大将邓艾直扑成都,蜀汉后主刘禅献城投降,蜀国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魏国灭亡。定国号 晋,建都 洛阳,建元 泰始,史称西晋。公元290年司马炎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公元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攻破建业,吴末帝孙皓投降,吴国灭亡,统一全国。
公元280年,三国时期结束,三家归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