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李建成显然不会给李世民一个好的结局。而且这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主观推测,因为史书已经记载的非常清楚了。
据《旧唐书》李建成传记载:
(武德九年六月)会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高祖知其谋而不制。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但须速杀,何患无辞!”高祖不对,元吉遂退。建成谓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付吾国务。正位已后,以汝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时坑之,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闻其谋,密告太宗。
结合上面的记载,我们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玄武门之变前存在一个“昆明池兵变计划”。
在武德九年(626)六月,利用突厥入侵乌城的机会,李建成与李元吉策划了昆明池兵变计划,由李元吉率军出征解乌城之围(从纯军事角度来看,乌城所在的灵州方向唐军李靖、李道宗所部足可以用本部兵力解乌城之围,因此,李元吉出征毫无军事意义,借此发动兵变的特征非常明显),借调秦王府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将领及秦王府精兵,然后,在为李元吉在昆明池饯行的时候,派出刺客刺杀李世民,同时由李元吉在军中诛杀秦王府诸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
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可以正式答复题主的问题:
李世民如果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决不会给他一个好的结局,李建成给李世民的结局就是史书明确记载的“昆明池兵变”,李世民本人被杀,李世民集团主要成员被悉数诛杀而已。
(李世民)
这里多说一句,现在网上很多人妄言所谓秦叔宝(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一副谁赢了都无所谓的面孔,我建议这些人好好读一下《新唐书》李建成传的记载:
太子(李建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
请看清楚,秦叔宝可能保持中立吗?他保持中立的下场就是等着被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杀掉。
(秦叔宝)
二、《资治通鉴》对昆明池兵变计划的质疑。
对于这场史书记载非常清楚明白的昆明池兵变,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却提出了质疑:
考异曰:旧传以为建成实有此言而晊告之。按建成前鸩秦王,高祖已知之。今若明使壮士拉杀而欺云暴卒,高祖岂有肯信之理!此说殆同儿戏。
司马光认为,李建成此前已经有毒杀李世民的行动(毒酒事件,约在武德八年),此事李渊已经知晓。如果现在还派出刺客刺杀李世民,然后欺骗李渊说李世民是暴死,李渊肯定不信。
司马光的这段分析,如果孤立的仅仅分析这段文字,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司马光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他没有分析李渊在这件事情中的立场。
如果李渊是一个置身事外的公正的裁判员,司马光的分析自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李渊在此事中的立场到底如何呢?
(李渊)
其实很简单,李渊与李世民在武德后期的斗争,本质上是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斗争,李世民对于李渊而言,不仅仅是他的儿子,还是李唐最大的开国功臣、以及整个功臣集团的首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对功臣非常宽容,因为李世民本人在武德年间很长时间里就是李唐头号功臣身份,那种来自皇帝的算计和猜忌,李世民是深有感触的)。在此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在昆明池兵变事件中保持中立和公平的立场呢?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是李渊用来与李世民斗争的棋子,李渊拉偏架是必然的,武德七年(624)杨文干事件中,李渊就在明显的拉偏架,偏袒李建成,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突厥入侵,需要李世民率军迎敌,李渊拉偏架的痕迹将更加明显。
根据史书记载,李渊虽然未必了解昆明池兵变计划的全貌,但是,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正在策划杀死李世民这件事,李渊是知道的,就在开篇的引文中,“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李渊是什么态度呢?“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可见,李渊也是想要除掉李世民的,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他觉得李世民有大功、同时没有明显的把柄,李渊找不到借口来杀李世民。而对于李元吉坚持要杀李世民,李渊最后的态度是“高祖不对”,意思是李渊没说话,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这实际上完全可以理解为李渊最后默认了李元吉的计划。
(李建成剧照)
李渊何尝不想让李世民消失呢?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经天事件出现后,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这一天象意味着“秦王(李世民)当有天下”,李渊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把此事告诉了李世民,逼李世民表明心迹,说白了就是逼李世民自裁。好在李世民早有预案,通过对李建成淫乱后宫的指控,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司马光对于昆明池兵变计划的质疑,并不符合当时李渊与李世民斗争的情况,是不能成立的。
三、昆明池兵变的史料痕迹
昆明池兵变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是,它仍然在史书中留下了痕迹。
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乱后宫后,李渊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宫中对质,根据《新唐书》李建成传的记载,李元吉的反应是:
乃召元吉谋,(李元吉)曰:”请勒宫甲,托疾不朝。”
请注意,如果仅仅是针对淫乱后宫这件事,那不论李建成和李元吉实际上到底有没有淫乱后宫,他俩都必须入宫当面对质,因为在这件事上推脱不去,必然会进一步坐实淫乱后宫的指控。但是,李元吉恰恰就在建议李建成不要去,而且还得“勒宫甲”,即整备东宫兵马。这就佐证了李建成当时就是在谋划兵变计划。
此后,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在太极宫临湖殿附近被杀,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东宫和齐府仍然有二千兵马很快杀到玄武门,“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旧唐书》李建成传)。请问,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此前没有兵变计划、并因此提前整备了兵马,那么,东宫齐府兵是如何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快速攻到玄武门的呢?
(玄武门之变)
综合以上分析,在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李渊默认下,已经策划了昆明池兵变计划,准备在昆明池饯行时,刺杀李世民,同时诛杀李世民集团将领。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在昆明池人头落地,然后家破人亡,整个李世民集团遭到全面清算,诸将领被纷纷屠杀而已。
以上是我对的简单分析。
本回答由详侃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共同讨论。
不会的,
双方积怨由来已久,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有你无我,有我没你,
说白了,还是双方既得利益集团是事件最大的推手,李建成本就生性善良,好学向进,又深得高祖李渊亲手调教,各元老鼎力相助,按照长子为继的原则,成为一代名君也未尝不可,可偏偏又生了个李世民,他可是一个业务高手,带着他的团队攻城掠地,成绩斐然,大有功高盖主的意思,况且他很有组织领导能力,到处招聘能人贤士,笼络人心,扩大自己实力,这在东宫集团的人看来,简直是咄咄逼人的态势,人人自危,他们纷纷上书他们的主子“要限制他的发展,注意他的发展”,这也没什么,而一到李世民集团,他们所理解的就是“东宫要陷害他们”,这一来二往,矛盾逐步升级以至于兄弟间彻底兵戎相见,
最毒不过帝王家,这也不完全对的,造化弄人,谁叫你生在帝王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