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受过小学教育的比例从没超过5%,现如今100%都上过学,而且都上过很多年的《思想品德》课,但世风日下,为了自己私利私欲不守规矩的现象越来越多,为什么?难道说教育程度越高、比例越大,越不守规矩?品德越差?这不是悖论吗。
老慢认为,出现这个悖论,根本原因是大家“品德”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品德教育并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品,三个口。古文字中,口:合乎天理的,合理的,天理就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的东西;故,“品”字的造字本义是:各行有各行的合理规矩,守规矩是对绝大多数人好的事情,守规矩的人必然获得好处,不守规矩的人必然倒霉。
德,行+直。行:十字路口,决策;直:从客观需求角度要求你必须走的路,这才是直路,才能避免你走弯路;故,“德”字的造字本义是:客观上走这条路最好,对自己、对大家都好,就必须走这条路,否则,就必然走弯路,必然倒霉。
所以,“品德”的本义有这么几层含义:第一、法,是对人最低的要求,规矩,是让人走直路、不走弯路的办法,所以规矩比法高级;第二、要按照对绝大多数人普遍好的原则制定规矩;第三、不同的环境、场所,有不同的规矩,必须有针对性;第四、规矩是靠客观的约束力保证的,守规矩的一定要获得好处,不守规矩的一定要倒霉。
按照这个原理,虽然几千年农业社会识字的、真正受过教育的很少,但是一个礼法体系就实现了“品德”教育的功能。农业社会的特征是:祖祖辈辈固定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普遍靠种地生存,周围都是一辈子注定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一旦有人违背礼法,这个人一辈子都会遭人唾弃,一辈子都比较倒霉,这就是客观的约束力。反之,守规矩的人总是被周围人尊重,好事都能赶上,所以一辈子必然容易过得好。
当今社会是工作社会,普遍靠上班生存,特征每个个体直接面对社会,周围人对一个个体根本没有任何客观的约束力,所以,违规的成本非常低,即便受教育的程度和比例非常高,思想品德课上的再多,也必然产生世风日下这种结果。
因此,缺乏“对违规行为的客观约束力”才是产生“世风日下”的根本原因。
那么,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怎么产生这种客观的约束力呢?老慢一再呼吁,建立全民的信用体系,对不守规矩的人,给他积分,让他在升学、找工作、贷款、医疗保险、退休金等各方面的成本都增加,总之,凡事好事都轮不到他,这就是最佳的客观的约束力。反之,对守规矩的人,信用值高的人,各方面一路绿灯,所有好事他都能赶上,这才是真正培养“品德”的根本办法。老慢真心祝愿中华的“信法”社会早一天到来。
想要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欢迎关注老慢的头条号。
对违法行为的容忍,就是对守法行为的残忍。这个事情简直是让人无法直视。
第一,这个女的行为是违反规定的
《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
第七条第二款 站、车间应协调、配合,发生问题应本着以站保车的原则积极处理。站、车发生纠纷,在责任、原因不明时,站、车双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开车,造成列车晚点。 第四十五条 对于在列车内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被列车工作人员责令下车的旅客,列车应编制客运记录交车站。车站工作人员对在站内发现的和列车移交的上述旅客应带出站外,情节严重者应送交公安部门处理。对被站、车拒绝乘车和责令下车旅客的车票应在车票背面做相应记载,作为不予改签或退票的依据。
第二,这个女的矢口否认自己的行为
现场的视频已经证实了女的阻拦了火车关车门,列车管理员无论如何劝阻都不行。
然而,这个女的面对新闻采访的时候,竟然这么说
晨报记者:你当时有阻拦动车开动的举动吗?
罗女士:我没有拦着车,我只是个人,怎么可能拦在动车前面阻止它开呢?
我是在跟列车长说,我老公就在楼上,10秒钟就能上车,麻烦他用对讲机叫楼上放一下行,但他们就是不帮我说。
帮你?为了帮你损害整个列车其他乘客的利益?
更可恶的是,这个女的竟然不认为自己错了
我下去的时候,看到车还没有开,车门是开着的。我觉得动车在一个站就停10分钟,我还剩2分钟,我为什么就不能上车呢?只要我老公10秒内能下来,就没事了,我当时是不是只能让我老公下来?我这样做有错吗?
从来没见过这么如此理直气壮的为说自己没错的。10秒?网上的视频是3分钟50秒多,那可是20个10秒,也没见到你老公下来啊。
有意思的是,这个女的还是个老师,是合肥一个小学的副教导主任。
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啊,这怎么为人师表?还教导主任?连自己都这么玩,怎么教导别人?
她的自我介绍里怎么写的
这就是爱?拦火车这就是爱?
可以说,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行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后做出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
必须严肃处理。
最后,我特别讨厌那种说原谅的人。
请问,我们原谅她,谁来原谅我们?
你排队,别人插队,要原谅?
你坐车,一直等别人,也要原谅?
这个社会的秩序是每个人共同维护的,而不是靠原谅来实现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