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当时蜀汉与曹魏的实力对比:
天下13州,魏国独占九州半;总兵力50万,包括骑兵10万;位于北方经济发达的中原之地,人口近600万;北边少数民族侵扰,东边,辽东尚未平定,陇西也不深安定,但总体情况比较安定。
蜀国只占有益州一处;原有兵力9万,在平定南蛮之后至少扩充了3万蛮族士兵;位于边远的益州,经济不如中原发达,人口100万;第一次北伐前南蛮已经被平定,只有东边的东吴需要防范,外部环境也比较安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蜀国的国力是明显不敌魏国的,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总结起来,诸葛亮执意推动北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遵先帝遗诏,恢复汉室。
出师表中说得好: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再加之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等人,作为蜀汉忠臣,国家丞相,诸葛亮必须严格遵从先帝刘备的遗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无可推卸的使命。
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蜀汉国力不及曹魏,即使这样,他仍然推动北伐,六出祁山,姜维继承他的遗志,九伐中原。尽管国力衰弱,后方不稳,他们依然矢志不渝,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最为珍贵!
二、利用人才优势,防止后期人才不足。
在刘备托孤之后,蜀汉老将相继去世,原来随着先帝打天下的精兵也即将消耗殆尽,以至于在第一次北伐之前,蜀汉只有9万军队,等到平定南蛮之后,才有所补充。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必须利用仅存的人才优势,快速进行北伐,速战速决,拖得越久,对蜀汉越不利,北伐成功的希望越渺茫。
尽管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北伐屡次失败,时过境迁,人才优势也逐渐消失,人才匮乏的结果难以避免。第一次北伐时,蜀国还有赵云,邓芝以及一批蜀汉老将,这时是北伐成功几率最大的一次。而第二次北伐之后,老将先后去世,大将明显不足。
蜀汉本来人口就少,再加之处于边远地区,远离中原,可用的人才资源就更少了。以至于到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正是蜀汉人才不足的真实写照。
三、以攻为守,积极进取。
后世的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正是蜀地的地形特点——奇险。在历史进程中,这既是蜀地的优点,同时也是其缺点。
说它是优点,是因为蜀地易守难攻。蜀地道路崎岖险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评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当然,后主刘禅被邓艾一支长途跋涉的偏军吓得立马投降是个例外。
说它是缺点,是因为,蜀地的地形主要是四川盆地,易守难攻,物产比较丰饶,外敌难以侵入,容易让人产生安逸,不思进取的心态,这就是它易于固守而难以进取的弊端。当时项羽就是为了将刘邦封锁在蜀地才将蜀地赏赐给他,多亏被张良识破,为刘邦要下了汉中。
本来后主刘禅就是一个好逸恶劳的主,试想,如果蜀国一直安于蜀地的天险,不思进取,人人安于现状,岂不是会衰败得更快!因此,诸葛亮只能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增加君臣上下的忧患意识,这样,国家才能长久,只可惜后主无能啊!
四、进图凉州或汉中,扩展战略纵深。
蜀地就相当于一个细口瓶,内部很大,出口却很小。要想进取中原,必须扩展前线,增加战略纵深。而从蜀地向北出汉中,要么向东进取关中,要么向西进图凉州。
如果向东攻取关中成功,那么就可以一马平川,直取长安。如果不行,至少可以获得关中平原的一部分,相当于深入了魏国的战略要地。如果向西攻取凉州成功,那么就可以大大拓展战略纵深,有更多回旋的余地,再加之凉州多良将如汉朝的飞将军李广等,也可以大大补充人才的不足,至少比整天困在蜀地强得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诸葛亮才执意推动北伐。
以上四点,就是我所认为的在悬殊的国力面前,诸葛亮还执意推动北伐的原因。如果你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作者:夏阳太史。
这个可以参考唐朝平灭高句丽的战略,派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影响其耕种生产,从而达到消耗对方国力的目标,也就是“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只不过蜀魏强弱互换了而已,这在兵法上也叫做制敌而不制于敌。后出师表上也说了“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以待亡,孰与伐之”,就是不能坐以待毙,要以攻代守,不然国力与人口上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因为影响人口的要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粮食,可以参考土豆传入爱尔兰后人口暴增的情况,蜀国就成都平原那么大一块产量地,而且每次诸葛亮出兵数量也不多,应该就四五万人吧,最差的效果也会达到雍州不卸甲,西凉不卸鞍,“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看这句话就知道了,进出魏国跟个客人一样容易,每次都吓得魏国进入“紧急状态”,完了自己还没多大损失,老百姓也不忧虑,自己算算有多少好处吧。有些可能记得不太清,先这样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