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到了卧龙和凤雏

袁淮说:“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肯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孙权不能尽亮(意思就是让诸葛亮充分发挥出他的才智),刘备就一定能尽亮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实际情况: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

在夺取荆州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中,似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诸葛亮的影子?。无论是军师中郎将还是军师将军,诸葛亮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说刘备没有打仗或者说是都打得顺风顺水的胜仗,用不着诸葛亮也说得过去。事实是这样吗?

入川之战、宕渠之战、下辩之战、马鸣阁道之战、定军山之战、阳平关保卫战、汉水反击战……这些著名的战役,军师将军都没有参与?这叫能“尽亮”吗!不过,有一件事刘备确实是采纳诸葛亮的意见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以庞统为耒阳令,庞统因没有政绩而被罢官?。诸葛亮向刘备进言,庞统有大才,不可小用。于是刘备任命庞统为治中,与诸葛亮一样被器重,与诸葛亮并列为军师中郎将。

说与诸葛亮一样没错?!但是,“被器重”?简直就是子虚乌有:

庞统作为军师中郎将,在关键时刻向刘备提出的正确意见,被刘备断然拒绝: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而拒绝。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你猜刘备能怎么对待庞统的建议?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

匪夷所思!到底是庞统傻还是刘备傻?放着上计不用,去取中计。中计执行起来劳民伤财、劳军费神、险象环生……最后导致庞统死于中计???。是不是说,庞统如果不提出三条计策,只提出上计?刘备就根本不会采纳,逼着庞统不得不说出了另外两个找死的建议。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看出端倪了:庞统作为军师中郎将被刘备逼得根本就不能发挥其智中之智;而诸葛亮干脆就被束之高阁。

题外话,那为什么诸葛亮认为只有刘备才能“尽量”呢?

一句话,因为刘备就是个傻子!没听错。

《三国志·刘封传》: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三国志·张飞传·》: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诸葛亮可以随心所欲的把刘备玩转于掌骨之间!关羽死了、马超死了、黄忠死了、许靖、法正都死了、赵云的政治见解与诸葛亮如出一辙。那么,刘封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但作战勇猛,还年轻气盛?,完全可以看做刘备的左膀右臂。刘封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他只能好好的辅佐弟弟刘禅,怎么能威胁到刘禅呢?而威胁到诸葛亮才是可能的(刘封是绝不会看着他弟弟被诸葛亮无限制的操纵滴?);

既然张飞已经是司隶校尉了、刘备也知道张飞的处境非常危险?、本来司隶校尉的主责就不是参加作战的,还要让仅剩下的一个可以牵制丞相诸葛亮的人去涉险作战?岂不是把张飞往火坑?里推吗!

就算张飞不死,就他那个熊样到了夷陵之战的战场上无异于自投罗网、火上浇油!张郃、曹休都能吊打的张飞,还想在陆逊、朱然面前得瑟!哈,???……

赵云虽然政治见解与诸葛亮不谋而合,但是!赵云是不会背叛刘备的。作为三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经年作战又没有失败记录的常胜将军,赵云的意见基本就能代表战场上的形势?。因为,只有赵云才是刘备的胜利保障!结果,“先主不从”。不是赵云没说,而是刘备根本听不懂。

刚愎自用、愚昧无知、才疏学浅、自作聪明的刘备,恰恰就是诸葛亮需要的“主儿”!诸葛亮利用刘备、打压刘备的死党,刘备浑然不知,究其一生都是蒙在鼓里: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刘备从织席贩履的一届草民最终成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义了。所谓诸葛亮所说的“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主公可得人和”。故而才能有关羽张飞至死相随,才能有刘备投奔哪里,。哪里都会待如上宾。诸葛庞统徐庶、法正张松等人,无不是因为刘备的仁义才辅保于他。故刘备才能成就霸业。 水镜先生云: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呢?因为刘备在几个最关键的地方都没有听从二人的建议:刘玄德携民渡江之时,刘表新忘,刘琮不战而降。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襄阳,可是刘备不忍百姓涂炭,放弃了这个大好的机会。刘备刚刚进川,刘璋前来劳军,庞统建议‘刘备在营中当场把刘璋拿下,刘备不听。庞士元献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所谓的仁义,不取上策,取了中策,给后来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罚吴,结果大败而回,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大伤元气。后来刘备死后,诸葛六出祁山不过是尽人事而已,已经无力回天了。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5922.html

(0)
上一篇 2022-08-10 下午3:57
下一篇 2022-08-10 下午4: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