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两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韩国在存储器和面板等领域产能大,而日本在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半导体材料、机械设备上都有优势。
在面板方面我国产能更大,这个是不用担心的,生产设备上欧洲也有更好的厂商可以选择,但是在存储器以及上游材料上,日韩对全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日韩的半导体巨头三星、SK海力士等都在正常运转中。三星有确诊员工的是手机工厂,并且是试验线,员工不多,三星电子表示,公司在韩国的芯片和面板工厂未受影响。SK海力士位于韩国利川工厂的一名新员工曾与大邱市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SK海力士对外表示,该名员工核酸检查结果为“阴性”,为安全起见继续被隔离至3月1日。对于该员工所接触的800名人员都无条件地进行隔离。SK海力士在利川工厂拥有1.8万多名员工,工厂的运营不会受此影响,目前正常运营中。不过一旦疫情继续恶化,关键供应的短缺会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带来很大损失。
三星、SK海力士在存储器领域占据垄断地位,整体来看,NAND领域,三星加上SK海力士,韩系厂商市占比为45.1%,接近半壁江山;在DRAM领域,三星和SK的占比高达72.7%。而存储已经超过屏幕、CPU,成为手机最大的成本,存储在手机中的成本达到25%-35%,可见其重要性。
从去年年末开始,存储器供需就在发生变化,疫情影响叠加下,或会进一步导致紧缺,存储器的价格将迎来上涨。
日本在半导体上游的地位很高,如果疫情导致了原材料断供,无疑对全球半导体事业会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都知道,半导体生产工艺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在后两个环节中,就需要关键设备和材料,它们也是保障芯片顺利生产的上游基石。
而日本的硬核能力就是在上游的原材料和硬件设备上,众多技术门槛非常高,尤其是材料方面,不少日本企业的产品不可替代。
在材料中成本占比最高的硅片领域(超过30%),日本信越化学一骑绝尘,市场份额第一,随后为日本 SUMCO(三菱住友);在光刻胶领域,日本JSR、东京应化工业、住友化学、美国陶氏、富士电子等企业垄断;在靶材领域,日本的日矿金属、霍尼韦尔、东曹、普莱克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设备供应商方面,全球五大设备巨头之一的东京电子就是日本企业,在技术桂冠光刻机方面,日本尼康和佳能可以生产。
以上这些,很少有完备的产业链来进行替代。电子行业方面,代工制造和封测的材料领域,日本企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日本企业在材料研发方面深耕多年,在技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硅晶圆材料、光罩、靶材等重要的细分子领域,日本企业所占份额都多达50%以上。
韩国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链聚焦在中上游,智力密集度更高,相对来说人工密集度低一些,抗疫情能力强一些。但是依旧不能忽视疫情爆发带来的风险,如果进一步加剧,产业链将受到冲击。
韩国的半导体公司产业较为封闭,比如三星就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许多重要零件都是自产自销自己组装,最后用在自家的手机上。由此来看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来说不至于使得产业链断裂,但是日本在半导体材料方面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由于日本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控制,日本半导体原材料工厂停工或将使得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吃紧。从技术对比角度,我国面板和动力电池领域与日韩技术接近,全球份额也有望进一步扩张,而对于尚存在技术差距的存储半导体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来说,则可能加速对中低端环节的替代。
近几年,我国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也正在崛起。相关国产公司中,中低端8寸硅片领域有中环股份,OLED领域有京东方、TCL科技、维信诺,被动元器件领域有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火炬电子等。这些公司都有可能持续发力,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所以这次日韩停产,我给我国自主企业一个发展的时机和空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