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诗,毫无疑问是《春江花月夜》,这是大家普遍赞赏和喜爱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其原因有:
一、此诗是初唐张若虚的孤篇,在唐代诗歌盛兴,诗星璀璨的年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能流传下如此璀璨的名诗,"孤篇压全唐",让我倍感珍惜和鼓励。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韵。通扁融合诗情画意、丰富哲理、空前意境、独特想象、悠扬韵律、隽永语言、宛若天然、极隹审美、真挚情愿。确实如闻一多先生所评价的,此诗乃"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整体结构合理严谨、自然天成、流转优雅,变化无穷,尽管作者只有二首诗流传下来,仅凭这诗就"孤篇横绝"从而说明诗人有高超的艺术天赋和技巧来完成这首不朽的诗作。
二、全诗由情入景,以景连情,把"春-江-花-月-亱"巧妙结合营造出非常美妙的视觉盛宴,充分运用春江花月亱的发生到消失,形成了一个情境、意念、美景和哲理的有机结合起来的完美演绎的极致境界。月光是贯穿整个过程的线索,由此引发了诗人对哲学思想的思考和探讨,它把思妇和游子巧妙的结合起来用哲理的手法演绎出来,以月、水为基础,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光彩斑斓的画卷-春江花月图。在这样的情况下,人间有真情流露出来了,奇幻的美景展示了,深邃的哲理人生逞现了,这样我们就会沉醉在对宇宙永恒的道理和人间真情及人生有限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四句话既有永恒的明月,又有代代传承的人生,既提示了宇宙的永恒而深沉的神奇,又表示了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努力,从而提高了对生活品质的赞美,作者从神秘的景象中连上江月与人之间的感情,揭示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好好生活才能有利于改善自己的诚挚愿望,这是我喜欢的地方。
四、诗中所提示的"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游子象一朵白云缓悠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这二句非常感人,在男女分别和相思相恋的时候体验了人生的真谛和感悟,也得到了满足,从而升华了男女情爱的深情和纯洁,开创了人间神秘而美好,动情而无奈的哲学思想感情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在自然的环境中。这是我想说的原因。
五、虽然诗中没有露骨的爱情故事和相思的句子,赤著粉黛,自有腴恣,江月神魂统领思念。缠绵蕴藉,一意萦绕,手法多变,但我们可以看到游子思妇的诚挚情感,浓浓的爱意难以释怀,挥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真是神奇的表述。
六、开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结局"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首诗妙笔是把开启与结局巧妙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神笔之作。把春江浩荡的潮水流入大海连成一片,明月从海上升起与潮水一起涌出来。再到最后"不知道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让我无限感慨。
七、以月光为神灵,赋予春亱灵感,把意象、物象、情态自然连为一体。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寂静的春江、春花和春亱,衬托出月楼上日亱思念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茫的情怀、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传情、情中融景,浑然天成。就像一首柔情的小亱曲,缠绕在春江上,轻润细腻若思妇之心,心欲静而思念不止,富于优雅清幽,自然和谐的意境。从而达到诗中有诗、画中有画、顶峰之上的流传至今的神作。
八、本诗尽管忧愁苦等思念,但仍然轻松自在如山涧流水潺潺流淌,淡淡的如江边月色,意境优美如花林雾霭,朦胧的美感时隐时现。哀怨不伤情怀,半遮半掩、轻云蔽日,蕴含无穷的智慧,给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月光下流淌着憧憬和悲伤,江月澹无情,落落不想人,花意亦孤行,水光为之吸。人生苦短、代代相传,江月永恒、年年重复。像白云一样飘忽而去游子,可知月楼上的思妇的绯徊,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乘月几人归,天涯海角,银河浩瀚无边,牛郎织女遥相望,飞鸿难相连,此情此景让我催然泪下,思绪万千。
我最喜欢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这首诗让我懂得了人在啥时候最相思,对于相思的概念和相思的时间有了了解,也是从他的意境中感受到的
原诗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是不会相思的,到了后来才相思的,慢慢的懂得了相思,知道了相思之苦!
身心气都随相思而变化着!
我们相思最浓的时候是在啥时候呢,是在废寝忘食的时候,还是在半卷诗书的时候,还是在灯光昏暗的时候,还是在月亮最亮的时候,还是在月亮若隐若现的时候,这种情感我想作者心里有,读者心里也会有!
也许在今天我们已经找不到古人的那种意境,但是我们的心境依然是一样的!古人不变,今天的人不会变,以后的人也不会变。
谢谢您的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