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完全就是看领导者的战略和战术安排,相对比现代高科技武器大战要困难很多。
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些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官渡之战——曹操
官渡之战于建安四年拉开序幕,袁绍为真正统一北方,决定南下攻打曹操。于是袁绍率精兵十万,骑兵万余,出兵攻打曹操,双方决战于官渡,史称“官渡之战”。曹操率精兵两万迎敌,兵力差距十分明显,但袁绍狂妄自大,疑心臣下,而曹操因为战术得当,加之许攸暗中归降曹操,并劝曹操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
由于粮草被烧,袁绍军心大乱,最终曹操督军奋战,杀得袁绍军队溃散,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军资无数,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不久郁郁而终,经此一战,北方大部分全归曹操所有。
二、阴晋之战——吴起
公元前389年,秦国调集五十万大军大举进攻西河郡(魏国属地),郡内数万魏军立即进入作战状态,战前西河郡守吴起请魏侯派他率领五万未曾立过功的士兵反击秦军。
秦魏两军于阴晋大战,因为在战前吴起命令士兵:”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士兵们立功心切,士气高昂,将士拼命,最终以五万魏军打败五十万秦军,成功守住河西。
三、巨鹿之战——项羽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
经此一战,项羽以破釜沉舟的计策极大的激励了士兵视死如归的勇气,结果士兵个个不畏生死,以一敌十,大败秦军主力。这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已经名存实亡了。
四、淝水之战——谢安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八十余万敌军。
前秦将领苻融率嫡系兵力三十万,其他兵力五十万。东晋则由将领谢安率领八万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此战直接导致北方势力重新分裂。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战役,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感谢阅读。
中国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战争作为史书上浓重的一笔,分分合合从未间断过。说起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不胜枚举,诸如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曹操灭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以及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典范。下面介绍三个本人曾印象深刻的战役–“阏与之战”、“即墨之战”、“萨尔浒之战”
一.阏与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秦昭襄王初期,此时的秦国已然锋芒毕露、逐鹿中原,韩魏两国已经被打残了,天下亦对虎狼之秦很是畏惧;而赵国经过“胡服骑射”,至赵惠文王时期,国力已达巅峰状态,所以在这讲求实力的大争之世,两国兵戎相向已然无可避免。阏与之战就在这个大环境下诞生了!
秦国主将胡阳率领10万秦军将士包围阏与城,同时分兵攻打赵国的西大门–武安城,此时赵惠文王力排众议,任用赵奢率领5万赵军救援阏与城。阏与地势狭长、两边都是山脉,故赵奢先以弱势强,造成了秦军对其不敢救援武安城的假象,后出其不意的穿插至秦军后方,以狭路相逢勇者胜气势,血拼秦军,以此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了阏与之战的胜利!
此战的战略意义在于,打破了秦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更向天下人证明赵国有抗衡秦国的实力,此后赵国嫣然成为了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首领。
二.即墨之战–退无可退,复国在此一举
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围攻齐国仅存的莒城和即墨城,此时作为齐国田氏一支族领的田单,散尽家财,率领宁死不亡的即墨百姓坚守着齐国仅存的希望。乐毅大军围困即墨三年而不克,田单先后运用反间计使新即位的燕王临阵换将,派出骑劫来顶替乐毅,同时用营造一种即将投降的假象来麻痹燕国君臣,而实际上在准备着做最后的反击,终于运用“火牛阵”打破燕军,一战反败为胜,从此复国成功!
此战的意义在于,在面临着灭国之势,如果即墨再被攻克,那齐国不但是领土尽丧,最根本的还是齐人的民族性和国家文化也会彻底的从战国时代被抹除,所以必须坚守,以待时机!
三.萨尔浒之战–大明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明朝万历47年,后金天命4年,在明朝与后金在辽东连年战争之后,终于在萨尔浒这个地方迎来了双方的战略决战。明朝由杨镐指挥,率领近20万大军兵分四路进攻赫图阿拉城堡,后金由努尔哈赤率领八旗6万大军来迎战。努尔哈赤此战采用各路击破的战略方针,最终大破这20万明军,一战而定辽东!
经此一役,后金和明朝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而明朝经此重创,已然无力在顾及辽东,战后的第二年,神奇的万历皇帝就驾崩了,明朝加速坠入了帝国的灭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