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百七十六载十六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
一,从民族感情来讲: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有元蒙暴政,后有满清奴役,何不珍惜?
蒙古灭南宋,夺我汉家疆土,中国第一次彻底沦为殖民地,是那个乞儿,那个和尚,那个洪武大帝,重新夺回了我们的尊严!
朱元璋,民族英雄也!
二,从文化科技等方面来讲:
四大名著,三部出自明朝,耳熟能详的四大才子亦是出自明朝。
王阳明之学说,明清两代何人能比?
郑和七下西洋,纵观当时何人能比?
李时珍、宋应星、张居正等大才,何人能比?
《永乐大典》,北京故宫,天坛,明长城,大明十三陵……太多太多了。
三,其他方面分析:
1、就拿世界范围内的实力来对比,明朝初年,中国!太强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敌!什么是天朝上国,那时就是!
敢真正说无敌的:
汉唐?没底气。
两宋?不提也罢。
清?没资格。
明初,强到什么地步,空前绝后!没有什么是我们打不过的,没有什么是我们不敢做的,比强大?放眼全世界,谁敢叫板!
2、大明十六帝,如果你真的去研究,你会发现他们一个比一个好玩。
最牛皮——洪武帝朱元璋!
不知所踪——建文帝朱允炆!
盛世之主——永乐帝朱棣!
仁和胖子——洪熙帝朱高炽!
促织(蟋蟀)皇帝——宣德帝朱瞻基!
两次为帝——英宗朱祁镇!
最尴尬的皇帝——景泰帝朱祁钰!
姐弟恋——成化帝朱见深!
真·好皇帝——弘治帝朱佑樘!
最会玩的淘气包——正德帝朱厚照!
最聪明的修仙者——嘉靖帝朱厚熜!
嗑春药无法自制——隆庆帝朱载垕!
怕老师的双性恋——万历帝朱翊钧!
一月明宫三疑案——泰昌帝朱常洛!
赛鲁班的万万岁——天启帝朱由校!
最勤奋的末代帝——崇祯帝朱由检!
……
评价一个朝代的好坏,光明或黑暗,都是幼稚的。
因为每个朝代、每个时代面对的历史都不同。
纵论明朝百载,好的坏的,太多太多了。
没有清朝,明朝怎样,有清朝,明朝怎样……
讨论类似对错的话题太多太多了。
总结的来说,大明一朝,是一个文明璀璨却浑浑噩噩的伟大王朝!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研究、讨论明朝,真要细细的去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而如果概括的说,或许、大概,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它吧!
真正的喜欢,是不需要过多的理由的!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研究明史,就我而言,我是一个明粉,没有专研历史学科只有了解一些各个朝代的社会制度而自发喜欢明朝。
首先,明朝喊出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祖训,要知道,哪怕是在封狼居胥的汉朝都无法喊出这句口号,更别说外交政策基本靠和亲解决的唐朝了。
其次,在经济上,明朝虽然禁海,对外交流很少,但是,不得不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民间资本沸腾的年代,以至于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反观唐朝,虽然开放,但是唐朝的开放却给后世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先进技术被夺。别的不说,单说桑蚕,唐朝的兵饷是用布匹代替金钱发放的,士兵再高价卖给当地人或者西方的行商可以得到比单纯发放金钱更高的获利。可是文成公主外嫁松赞干布把桑蚕带到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再把桑蚕技术卖给西方来的行商,后果就是断送了士兵的兵饷支付制度,也让士兵离心离德,西方人再也不用来中原采购丝绸,以至于在往后的时间内东西方的往来慢慢中断,也为后世中原朝代的故步自封带来伏笔。再次,在政治上,不论历史书上怎么美化唐朝,唐朝始终是一个世家贵族林立的朝代。贵族世家林立使得唐皇无法一言九鼎,以至于唐朝的辉煌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假,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是贵族世家的辉煌就说得通了,这也导致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也成了世家贵族的坟墓)。而反观明朝,明朝虽然皇帝各种不靠谱也是历史朝代的集权之最,可是,在内阁制的作用下,有了一丝资本主义的雏形,这个情况就让喜爱假设的我浮想联翩了。明朝在上就犯了几个及其严重错误,以至于国家被东林党挖倒,那就是允许商人子弟考科举(这是东林党崛起的根基,其在明朝末期彻底占据朝堂),士农工商不一体纳税(这导致中期的土地兼并与后期的国家财政枯竭),重文抑武(导致军队的糜烂丧失战斗力)。
接着,在文化上,明朝出了个知行合一的王守仁,而唐朝呢,虽然唐诗文化璀璨,但明朝也有小说的灿烂文化可以与之相媲美,所以相比起文化上的优劣,能做出突破的明朝无疑更令人信服。然后,在外部环境下,明朝明明可以下西洋,但是,却固步自封,禁海,而此时世界正在掀起大航海的时代序幕。这也是汉民族参与世界大势的最好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假设,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阻挡的诱惑。
最后,谈谈朱元璋,不管朱元璋出身如何卑微,也不管他制定出的政策如何奇葩,但是,他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农民农税三十抽一还不到,比起汉唐低太多,可惜的是朱元璋不懂国家财政运转,只知道一味的降低百姓负担,削低官员俸禄,将吏定死在岗位上,商税还十分之低,无法有效的让国家健康,稳定而高效的运转起来,最终让明王朝走上不归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