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饭后闲来无事,翻看日历猛然发现,农历已经进入冬月。随着冬月到来,2021年又走到了尾声;于我个人而言,冬月之后不仅天气日渐寒冷,春节也在慢慢走来。
提到“春节”这两个字,让我脑海里思绪万千,回想起了很多儿时的往事。现在的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和春节有关的活动,以及欢声笑语,都消失在了时光里。
记忆里的热闹春节
生活在不断变好,人们印象中的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曾经的我们,从冬月开始,就能够逐渐感受到年轻的气息;现在的我们,到了大年三十,也觉得冷冷清清。于我个人而言,还是更怀念儿时的春节。在我的记忆中,对儿时的春节最有年味的事情,下面这几个印象最为深刻。
一、杀年猪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放寒假之后,最盼望的事情,除了过春节以外,还有杀年猪。杀完年猪意味着春节更进一步,也意味着可以过上,天天吃肉的美日子。
那时候新鲜肉是稀罕货,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虽然新鲜肉贵,可新鲜肉的品质却很好,都是农家土猪肉,非现在猪肉口感能够比拟。
儿时好吃的我,也只有吃腊肉,来缓解对猪肉的馋。很多人家头一年做的腊肉,能够保存到第二年春节。没有冰箱等设备辅助保存,其实腊肉早已变质,可人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只因为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
杀完年猪的当天,桌子上的菜品就异常丰富,必有一盘鲜炒猪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猪内脏、猪头会优先食用,就连猪血也是一宝。等到这些边边角角吃得差不多,也就到了腊月尾声,预示着春节即将到来。
腌制的腊肉
现在的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养猪。没有了土猪存在,杀年猪的习俗,自然也就无从提起。没有了杀年猪这一项活动,相应年味就被冲淡了很多。个人也特别怀念,小时候杀年猪的场景;那时候我会被呵斥到家中,爸妈不让观看这一过程。等到烫猪的时候,才能够出门观看。
二、磨汤圆、做豆腐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可年味却异常浓厚;很多物品都只有在春节时候,才会出现在家庭中,也才有机会享用,如必备的瓜子、糖果,水果有苹果、橘子和梨,以及其制作的罐头。这些都没有办法制作,只能够从市场上购买,品相远不如现在,但口感和味道绝对一流。
儿时家里的春节,有几样美食,必然是家里自制的,不会到市场上购买,只因为自制能够省下很多钱。这些美食有汤圆、豆腐、米豆腐和魔芋,其中个人最喜欢的便是磨汤圆。
制作的罐头
农民出生的爸妈,在种植水稻时候,都会种植几分田的糯米。糯米收割以后,可以拿到集市上售卖,也会留一部分,春节时候制作汤圆自用。
用糯米制作汤圆,流程虽然简单,可耗时却很长。需要先将糯米磨成米浆,那时候没有机器,只能使用手工石磨。磨成浆以后,还需要用密闭性好的布袋,装入糯米浆水,让米浆中的水分析出。
糯米研磨成浆
而后需要将结块糯米,打散之后摊铺到簸箕晾晒干,到了春节时候,从市场上买回黑芝麻汤圆芯,再将糯米粉和成糯米团,包成汤圆下锅煮熟食用。
那时候吃一次汤圆很麻烦,过程也很繁琐,可我却非常喜欢。尽管汤圆芯很廉价,味道也不如现在好;有时候糯米粉没有制作成功,还会呈现出发红发酸的样子,但依旧阻挡不了家人对汤圆的喜爱,对春季的向往。
三、玩各类炮仗
儿时的春节,到了年关的时候,村里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将春节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浓厚。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购买擦炮、鱼雷。到小河边炸牛屎、玻璃瓶,以及各类废弃物品,是我们的最爱。
家里大批量的鞭炮,只有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早上才会燃放,没有眼里的礼花,只有杆状的烟火。看着虽然简陋,却是家家户户必备,上面印有“飞毛腿导弹”、“飞冲天”等字样。
儿时的炮仗
现在的小孩子,因为家长觉得炮仗危险,便不让他们燃放这类物品。取而代之的是声响和威力,均不痛不痒的玩品。村里的小孩,有了全新的玩具,不再对鞭炮烟花着迷;再也没有孩子,吃过团圆饭后,跑到燃放过的爆竹中,找寻那些未引爆的爆竹,而后将其引爆。
除了年三十这天,村里几乎听不到鞭炮的响声;这也使得我们的年味,更进一步被冲淡。如果可以的话,很想再过一次小时候的新年,感受下当年浓烈的年味。
儿时炮仗:飞天鼠
家人围坐看春晚
儿时的春节,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年夜饭后必备的事情,便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因为只有一台电视机,也没有手机和网络,更没有笔记本、iPad,反倒将春节团圆,体现得淋漓尽致。
印象中奶奶身体不好,可到了年三十时候,也会尽量陪着家人一起看春晚。用奶奶的说法,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她不想太早回房间睡觉。妈妈也不喜欢看春晚,觉得晚会不如电视剧精彩,可她在年三十的晚上,宁可在火炉旁打瞌睡,也不会回房间睡觉。
一家人看春晚
春晚也不是我喜欢的节目,歌曲节目觉得没意思,小品看不懂。看着长辈乐呵呵,自己却不明白其中含义。
每年的春晚,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大妈都会询问“谁吃包子,我去热”。因为晚饭吃得很早,到了十点多时候,家人都会肚子饿;这时候腊月二十八九,所蒸的包子、馒头,就派上了大用场。
央视春晚
保留不多的年味:蒸包子
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娱乐变得越来越丰富。相应的很多有年味事情,都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汤圆直接购买袋装成品,只认知名品牌,味道自然比儿时更好,口味也有了更多选择。
烟花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只是已经不再适合孩子们玩耍、燃放。现在的孩子,娱乐节目更多是手机和电视,还有多不胜数的玩具。
蒸馒头点红
在我的老家,唯一留存有年味的事情,便是腊月二十八九蒸包子,这是家家户户年年必做一件事情。到了这几天,邻居见面寒暄时候,都会询问“包子蒸了没有?”,简短的问候,却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年味是春节热闹最好的体现,只可惜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在慢慢变淡。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深刻体会,也才会更加珍惜,亲人团聚的美好日子。
在你的记忆中,最有年味的事情,是什么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