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孝陵神道的确够奇怪的,弯弯曲曲的有2400多米,一般皇帝陵墓的神道都是笔直的,而朱元璋把自己陵墓的神道设计成弯曲是有奇妙的风水布局的。
史书记载朱元璋在钟山修建自己的陵墓时候,发现那里的梅花山有孙权的陵墓,如果修建朱元璋的陵墓必须要把孙权的墓迁走,朱元璋就说不必要迁走了,孙权是条汉子,就让孙权当孝陵的守门人吧,让一个皇帝作为死后陵墓的守门人的确够高格的,于是孝陵就绕开梅花山来设计,最终孝陵的神道就成了弯弯曲曲的啦!
其实更深层次的秘密是朱元璋想通过孝陵的风水布局来扭转南京的风水格局,从而扭转大明的国运运势。如果你从天空往下看孝陵的整个布局,就会发现孝陵整体布局成一个“北斗七星”形状,这就很奇怪了。如果从风水的角度来说,皇帝死后来个天人合一也正常,毕竟传说中天帝就居住在北斗七星嘛,朱元璋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也就不奇怪了,他是皇帝,也想死后归天上吧!其实更深的秘密,是和南京的风水有关。大家都知道南京是个好地方啊,山青水秀的,挺多的朝代也是在这里建都啊,龙盘虎踞的确是块风水宝地啊!只不过南京风水虽好,却有一个弱点,就是建都在南京的王朝都不长命,东晋南北朝是那样,五代十国建都南京的王朝也是那样,后来的民国还不是那样嘛!南京适合建都,但是不长命,这和南京的风水有关。南京的龙脉是钟山山体为主,你看钟山的山势就是青秀有余,雄壮不足啊,这些清秀,不够雄壮,缺乏更多的骨气,也就导致了建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命。还有就是南京的钟山是逆水势而行,往往预示着王朝挺多灾的。长江经过南京绕一个弯,然后流向大海,而钟山在这个弯道内,把风水藏住了,确实是风水宝地,只不过钟山的山势走向和水势的流向是相反的,长江流势是由西向东,钟山的走向是东边高西边低,由高到低和水势相反,所以就是说运势不畅,逆势而行,这样的风水都决定了建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命。所以朱元璋想通过陵墓的设计来人为的改变南京的风水格局,通过“斗转星移”来改变南京的风水,毕竟“北斗七星”就像个勺子,把运势给勺回来,希望大明国运更长,只是一个勺子能有多大的水量啊,人不能逆天而行,想改变固有风水格局也是顶用的,后来朱棣不就是推翻了侄子做了皇帝,然后迁都北京嘛,就是朱棣也就看出南京风水的弱点,迁都就是啦,去改变原有的格局实在没意义呢!
朱元璋的孝陵神道一反常态的采取了迂回曲折的布局方式,开了帝王墓的先河。为什么采取这种设计风格,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梦忆》中曾有这样一个小细节:朱元璋在选孝陵陵址时,刘伯温、汤和等大臣认为,梅花山一带有个孙权墓,建议将孙权墓迁走。但朱元璋却认为“孙权亦是条好汉,让其守门”,并且在临终前明确指示:“孝陵山川,因其故,勿作改”。也就是说,底层出身的朱元璋反而并没有历代帝王那么多门道,很坦然的接受现实布局,不要求对山川进行改动。
明孝陵总体设计是以钟山为主龙脉,独龙阜玩珠峰为主山,形成一种群山拱卫的格局,但由于陵寝建筑的轴线并不正对钟山主峰,而朱元璋又不允许改动山川,所以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即神道在御水桥前转折,以纠正一下陵体建筑轴线与钟山主峰的角度偏差。
这一节神道也是朱元璋在世时唯一修建的一段(明朝帝王陵神道往往是皇帝死后才修),这是因为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去世了,需要先葬入孝陵,出于礼仪需要,必须要修一段神道。
16年后,朱元璋去世,这个时候需要再次修建帝王神道,但因马皇后下葬时已经修建了一段神道和石像,长度和数量与帝王身份不符,所以需要加修。所以,这个时候神道再次转折向大金门,以便延长神道距离,彰显帝王规格。
正是因为马皇后的先去世,加上朱元璋不允许改动山川,所以明孝陵的神道才变成了曲折的布局情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