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的,俗称屠夫,有些地方又叫宰庖子。
杀猪的,给人留下的印象基本上都是粗犷、鲁莽、强壮、霸气。您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里的镇关西郑屠。哦,还有那个虽不是杀猪人、却也是屠狗辈的樊哙,哪一个不是凶悍无比?身上都带着一股子杀气呢!
杀猪,是个体力活。首先要有把子力气。为什么呢?您想想,二三百斤重的猪,摁在那儿三下五除二、就把四个蹄子捆了个结实。没点子力气,行吗?猪宰了,不退毛不行吧?退毛前,还要在猪蹄子上拉道口子,再插进根儿竹管儿,然后用嘴对着管子可劲儿的吹,生把猪给吹得跟气球似的,放进开水锅里一烫,毛好退不说,还退的干净。您说这一摁一捆一吹,怂汉子他玩的转吗?
在过去,杀猪的屠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开猪肉杠子(猪肉铺)的,自己杀猪自己卖肉。如《水浒传》中的石秀在杨雄家里住时同潘巧云的父亲开肉铺时就是这样的。还有那个镇关西郑屠,以及三国时期的张飞张翼德等等。另一种就是在农村专门到养猪人家里帮忙杀猪的人。
对于帮忙杀猪的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就是杀完猪后,头蹄下水当做酬劳,归杀猪人所有。这,和杀猪人的短命有关系吗?有,我说太有了。为什么?您往下看……
猪下水,应该是杀猪时猪身上的“下脚料”。即使是开肉铺的主,也是要把好肉卖给人家,“下脚料”留给自己吃才是。而帮别人专门杀猪的人,下水则是人家代替薪水的酬劳,他不吃了难道还扔了不成?杀猪人身体好,受累大,且块儿大膘肥有力气,自然会吃的多。如果天天都是以猪下水这类东西当做主要食物且大吃大喝的话,日子久了,您说他的血脂能不高吗?所以,这类人患上心脑血管病的机率必然也会远远的大于正常人。假如再弄个尿酸高,得上了痛风以至于连肾脏也跟着吃了瓜唠,再加上那会儿又没有这些个降血压、降血脂、降尿酸的药,病发时忍着,好转点儿了又接着吃,您说他能不寿短吗?
当然,也不见得杀猪的屠夫个个都是寿短。您比如:名著《儒林外史》中,范进的老丈人就是个屠夫。范进中举前,先考中了秀才,那时的年龄多大了呢?应该是54岁。就算他老婆嫁给他时是16、7岁,胡屠户那会儿年纪少说也得70开外了吧?那么,这老爷子的身体如何呢?
范进考上了秀才以后,他的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进门先数落了范进一通,老范也只能唯唯诺诺的听着,点头哈腰的称是,随后老范让老婆赶紧的把猪肠子煮了去。
肠子煮熟了,烫好了酒,在草棚下坐着,范进边陪着老丈人吃喝,边继续听着数落。直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方才醉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走了。您看这架势,像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吗?
范进中了举人后,一高兴疯了。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的胡屠户心有余悸的扇了他一个嘴巴,结果呢?范进被当场打晕、昏过去了!这得亏还是胡屠户怕打了文曲星遭报应,这要是毫无顾忌的话,估计非把范进给扇个半身瘫痪不可。
《儒林外史》写的是明朝的故事,作者吴敬梓却是生活在清朝初期的人。但是,甭管它是明是清,那时候男人的平均寿命基本上也就是45岁左右。而胡屠户这个古稀老汉,不仅精力充沛、一巴掌能把范进扇晕,还能吃能喝能天天杀猪。可见其长寿不说,身体也非常的健康!
至于说杀猪的人杀戮太重,所以遭报应寿短的说法,我觉得就有些无稽之谈了。胡屠户是书中的人物,咱先不说他了。咱说说现实中的人吧: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的肉联厂里,把猪挂在了传送带上后,负责宰猪的工人都是手里拿着把杀猪刀,过一个捅一刀,天天上班,天天如此。您说这一年他得杀多少头猪啊?这要是遭报应,这工作还会有人干嘛?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就是:短命的屠夫,绝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您说呢?
讲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们镇上七八十年代。
王屠夫,人高马大,力大无穷,杀猪宰羊屠牛为生。
即使是即将产仔的牲口,只要有利可图,他也会手起刀落,绝不放过。
死在他屠刀下的猪牛羊不计其数。
此人一顿能吃二斤肥膘肉,喝一斤多白酒。
四十来岁那年,突然得了怪病,不能言语。
但是一到夜晚,便会用双手卡住自己脖子,发出各种牲口的叫声。
情形十分可怖。
就在一天晚上,他把自己给掐死了。
镇上人都说他杀戮太重,遭的报应。
还有镇上其他的屠夫,寿命也没有超过五十岁的。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体强壮,喜欢吃肉,嗜酒如命,暴食暴饮。
他们的死因,无一例外都是心脑血管疾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屠夫们寿命不长,实在是他们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引起,和因果报应无关。
现在由于国家管控,生猪都是定点屠宰,采取的都是自动化模式。
屠夫这一古老的职业,也在慢慢消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