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作为亡国之君的夏桀与殷纣为最坏君主之典型。但对于殷纣王之自焚而死之载,在历史上很早时候,已有学者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纣王死并不是自焚,而是被周武王斩首。
最早记载殷纣王焚死的是《逸周书·克殷》,其中有载:“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自燔于火。”《逸周书·世俘》又载:“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又《史记周本纪》:“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史记》所载是依据《逸周书》,只不过稍作改动,明确记载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但据载,纣王自焚而死后,又被武王断尸斩首,悬旗示众:《逸周书·克殷》:“(武王)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悬)诸太白。”《史记·周本纪》所载与之略同:“(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太白之旗。司马迁作《史记》记叙纣王之死,依据的是《逸周书》,他也看出《逸周书·世俘》的记载难以自圆其说,于是做了一点改动。
而据另外一些史载,殷纣王是被周武王诛杀的。如《荀子·正论》:“昔者武王伐有商,诛纣断其首,县之赤旆。”《战国策·赵策》也载:“文王拘羑里,武王羁于玉门,卒斩纣之头。”《尸子》对周武王杀纣记叙的更为明确具体:“武王亲封恶来之口,亲砟(或作斩)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而有些典籍则记载殷纣王被擒。《韩非子·喻老》:“文王见詈于玉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吕氏春秋·简选》:“武王虎责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事于牧野,而纣为禽。”《风俗通义》引《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八百人,禽纣于牧之野。”
殷纣王究竟是自焚而死,还是被武王所杀,抑或被擒?先秦及秦汉史载已不清楚。怎样对待关于殷纣结局的几种记载呢?持儒家正统观点的学者认为,《逸周书》《史记》中的《殷本纪》和《周本纪》中关于武王斩纣王的记载是不可信的,如《史记汇注考证》引崔述言曰:“圣人之戈暴,以救民也,非仇之而欲甘心焉者也。桀虽虐,汤放之而已。使纣不死,武王必不杀纣,况于已死而残其尸,何为者也?春秋时灭国多矣,于其君迁之而已,尚未有杀之者。况商周之间,风俗尤厚,而武王圣人也,安有已死而残其尸者哉。”
陈逢衡《逸周书补注·集说》引周洪谟话,认为商并非周的仇国,武王是奉天行罚,没必要在其自焚后又杀其尸,枭其首,虽伍子胥报仇于楚,也未有之过。因此,怀疑非武王所为。洪迈《容斋随笔·汲冢周书》:“夫武王伐纣,应天顺人,不过杀人而已。纣既死,何至枭戮俘馘,且用之以祭乎?其不然者也”。三人都怀疑《逸周书》与《史记》有问题,认为作为圣人的周武王不可能干那种连一般人都不愿干的事。
但有的学者认为,《逸周书》、《史记》所载殷纣王遭武王斩首的记载是可信的,而对《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的纣王自焚而死则持怀疑态度因为在司马迁之前,如《荀子》、《墨子》等书均载武王冲入王宫,斩了纣王的头,并悬于旗杆。而生于其后的司马迁不可能没有看到荀子、墨子的著作,但他为何还要自相矛盾那样写呢?持“纣王斩首说”者认为这是司马迁受正统观念束缚,为了美化周武王圣人之德,如果纣王被斩,何能称“兵不血刃”?何能显示出圣人的仁义之师?史载证明,武王伐纣是一场恶战,并非兵不血刃,双方各自出动数十万大军,死人不可胜数。而且殷军前线倒戈并非全军投降,殷军仍有一定的战斗力,双方战争一定相当激烈。怪不得《武成》言“血流浮杵”。所以王充《论衡语增篇》说:“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秦汉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徒增其实也。”而且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倒曳九牛,他决不会束手就擒,而肯定会怒发冲冠,拼个你死我活,在激烈搏杀中,不是死于乱箭,便是被乱刀所杀。更何况,周武王为彻底瓦解殷军抵抗、鼓舞周军斗志,也肯定会斩殷纣王头并高高悬起。
“兵不血刃”与股纣王自焚,“血流浮杵”与斩首悬旗,战斗之残酷与殷纣王结局是一致的,究竟哪一种记载更符合史实呢?我们认为,按中国历史争夺权力的惯例,在双方势均力敌时,任何一方都会不择手段,拼个鱼死网破而才善罢甘休。股约王决不会势未尽就先自焚,按他的性格,他不可能轻易认输。同样,周武王也绝不会拘于虚假的“仁义”。持“封王自焚说”的儒士们,只是认为周武王是圣人,圣人怎態作那种惨无人道的事呢!其实,这是毫无道理的。
个人认为纣王是被周武王斩首还是自焚而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纣王到底是不是一个昏君。我一直不认为纣王是一个昏君,中国古代总爱以儒家道德观来判定一个君王的功过,仿佛宠幸女人、杀忠臣是一个亡国昏君的标配。红颜祸水仿佛成了亡国主因,夏桀一定要配个妹喜,殷纣一定配个妲己,周幽一定要配个褒姒。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纣王史书上的名字是帝辛,他武功赫赫在商朝历代君主里也是排在前列的,而周武王伐商是通过偷袭实现的,是趁着商朝大军伐东夷的时候,这很像后来崇祯把军队调出关打后金,结果自己腹地李闯死灰复燃的情况,这其实根本无关纣王个人是贤明还是昏庸,这只是周部族与商王朝抢夺地盘的战争。
而周部族与商朝之间结仇也不是因为纣王无道,周文王姬昌的爹季历在位时已经因为四处扩张,与商朝接壤而爆发战争,纣王爷爷文丁赢得战争还砍了季历的头,后来姬昌也被囚禁10多年,但是他被囚禁到底是因为想反叛商朝,还是真跟后世的历史书上说是因为他是忠臣,苦劝纣王,已经说不清了,我个人更倾向于姬昌早有反意,甚至姬昌就是因为战争被商朝抓走的。而武王所谓的伐无道更有问题,牧野之战并不是武王第一次伐商,之前他已经伐过一次商,中途因为感觉不会成功就撤兵了,而纣王对东夷用兵让他找到了最好的伐商时机。历史书上有太多假的东西,包括纣王把80多万奴隶临时组成军队,那个时代商朝自己的控制区内人口顶多几百万人,朝歌附近根本不可能有80多万奴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武器武装他们,看看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上面关于商朝征伐四周蛮夷的记录,最大规模的战争出兵也不过万把人,普通的战争就几千人,那个时代根本不具备几十万人的战争动员、组织、后勤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