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财经网络,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榜单概览:深北上广居榜首,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表现突出,东北整体落后
根据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政治地位等,将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单位划分为一二三四城市,其中三沙市因公开数据缺失较多而不在本文榜单范围内。一线城市为北上广深4个,2018年GDP在2万亿元以上;二线城市为除一线城市外的直辖市、多数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GDP大于7000亿元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4万元的少数发达地级市共35个;三线城市为少数弱小省会城市和GDP在2000亿元以上的其他地级单位共85个;四线城市为GDP在2000亿元以下的其余地级单位共213个。
2019年深北上广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十;东部地区有32座城市进入前50名,东北地区有超八成城市位于200名之后。
百强城市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创造约73%的GDP,占全国商品住宅销量的约62%。深圳占据城市发展潜力榜首,北京、上海、广州紧随其后。
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列前10名;郑州、长沙、西安、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苏州、东莞、佛山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省会城市除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外均排名前50。
在前50名城市中,东部地区多达32个,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6、8、4个。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外,前50名其余地级市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群8个,珠三角城市群4个,海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各2个。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排在200名之后的城市占比分别为4.6%、22%、64.1%;东北地区有30座城市位列200名之后,占本区域地级单位个数的83.3%,发展潜力总体靠后。需注意,各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合成的发展潜力指数仅具备序数意义。
谢请,深圳和成都我都经常去,也特别喜欢这两座城市。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长时间的生活体验以及对比国内其他一二线城市,我的结论是,深圳和成都是全国最有潜力的头两座城市,其他城市概莫能及。成都的潜力在于成长的空间更大,有晋升一线城市的潜力,而深圳的潜力是挑战上海做中国的第一城。所以,成都和深圳将是中国城市的双璧——十年之后中国城市的绝代双骄!
首先说成都这座举世无双的可爱大熊猫之城,在大数据时代,成都的光芒很难被行政地位遮挡,太多的统计数据都把成都推向一点五线城市之首,或直接评为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城。比如福布斯杂志将成都评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第一城,仲量联行这些年对中国城市进行分级的报告也一直把成都放在1.5线城市的第一位,今年2月1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城市发展年度论坛上发布的《2017中心城市发展年度报告》也将成都列为中国综合实力第五的城市,仅次于北上广深。
因为大西南首屈一指的中心度和远离北上广深的区位优势,加上宜人的气侯、厚重的人文底蕴,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成都的高速发展将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不少相对于深圳的优势,比如成都的私家车保有量和领事馆数量、成都的美女、美食、自然与人文景观,都有自己难以取代的独道优势和魅力,足以成为未来和深圳经济一起飞奔的资本,并且成都丰富的休闲娱乐和人文资源,加上周边世界级旅游资源众多,成为中国最发达的的休闲第一城应该指日可待。
再说深圳,深圳2017年的GDP出台震惊了华人世界,因为2017年的深圳GDP已经超过了香港。这是什么速度,回想三四十年前,深圳就一宝安县旁的小渔村,因为紧贴着香港的地利之便被画了一个圈,而一眨眼的时间总量就已超过它的老师香港,让世人称道不已。深圳的科技优势在国内城市几乎没有对手,通讯巨头的华为,互联网龙头的的腾讯,无人机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大疆,新能源汽车的老大比亚迪,以及TCL、创维、大族激光、中兴、迈瑞、华大基因等民营科技公司,以及号称“中国硅谷”之称的华强北,到处都是创客云集。
因此,深圳如果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假以时日,取代上海做中国的经济第一城的可能性相当高。回顾历史,中国的第一城一直在变换,汉唐的长安,宋代的开封,近代的上海,接下来的这个宝座是否会被深圳接过,悬念已经不大。
所以,要比发展潜力,成都和深圳能排中国所有城市的前两位,如果比发展的细节,那么各有擅长的领域会难分胜负。而如倮这两座城市惺惺相惜,优势互补,更会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的绝代双骄,将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