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君主专制制度,关儒家什么事?而君主专制制度则脱胎自法家学说。
儒家只是认为长幼有序,为人尊长,就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这仅仅只是出于一个文化礼仪上的观点,只是被法家固化成等级制度,就是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汉初三公上朝,皇帝也要起身行礼;汉后为了集权,就废除了三公,三公权力也被分散到六部。最初宰相只有左右二位,到了唐,宰相竟然有数十位,到了宋就更多,到了明清,干脆废除宰相——这明明就是为了皇帝一人大权独揽罢了。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赤裸裸的维护君主威严的言论是谁提出来的?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可谓不择手段,韩非说君王须防“八奸”: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只要任何有殃及自身权力的思想和行为,都必须扼杀于萌芽中,问:如果古代有任何人敢提出天下非君王之天下,而为天下人之天下,其下场是什么?
所以不要说有近代启蒙思想,哪怕是一点对皇帝权力的质疑,都是诛九族的罪行——防民胜于防贼。而到了封建时代后期,君主集权更是登峰造极。
正是这种严密的封建君主专制,扼杀了科学的进步和思想的变革。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其封建神权政治开始瓦解,商业开始繁荣,城市孕育了资本主义,当时意大利的比较著名的几个城市,只要向封建领主缴纳完一笔赋税后,就可以获得自治的权力,问同期的中国,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吗?反倒是巡检司设了不少,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流动,防止人民串联,没有路引连门都出不了,人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这是为了什么?当然为了维护统治。
自春秋战国以后,中国还有什么开创性的思想家吗?后来的学者,无一不是对春秋战国时的学派思想进行一个延伸和拓展,并没有开创性的新思想出现;后来的科举制度,更是扼杀了开创新思想的意图——有识之人都以皓首穷经,考取功名,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而努力,没有太多人会去深度钻研科学这方面的学问——因为皇帝不关心这些奇巧淫技,因为这些并不能对加强统治有所帮助——而西方的大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比方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成立于十三世纪,下设学科:神学,数学,法学,医学。西方社会分化出一部分人做科学研究~同期的中国秀才举人们埋首故纸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都把成为官僚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怎么有进步和变革的可能?
所以,说儒家思想阻碍中国进步,完全是有失公允的,儒家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在宋以后,只有法家才是一直贯穿中国封建时代的隐毒。
从历史上看,决定中国的盛衰和命运取决定作用的都不是这些。主政者的勤政,廉政,眼界,适时的好政策,以民为本,观注民生,尊重科学发展进步,主持公道,法治惩恶,仁治聚人,识才用才,用发展争得稳定,用稳定促进发展,良性循环,有爱民之心,有发展之道,有谦虚之态,有危机之感,有向上领先之态之举之措。就都迎得了民心,得到了盛势!
谈到历史上阻碍中国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是儒学,我坚决反对。回到第一段,主政者愚腐无能不理朝政,轻者发展减缓,重者猎强入侵,改朝换代。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破家亡。谁罪之过?!
看看周文王,隋扬帝,宋徽宗,刘备之子阿斗,清末淫乱弄权,侈迷无度,享乐至上,不重发展,昏庸无为,勾心斗角,等等吧,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祖业大厦倾刻坍塌,无力抗争,气数已尽,坐以待毕,自作孽不可活,山穷水尽。衰败自然。
科学技术是发展兴国富民之本,哲学是为人处事,三观教化,攻坚克难的良策。儒学讲的是仁义礼智信,是长幼有序,尊规守纪,敬上严己,这些都是提高战斗力,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提高素质,增加才干的需要,是发展与稳定的根本保障,要人人向上,人人向善,人人善学,知理懂法,都是基础的基础。只能说应互学互鉴,科学利用,相得益彰罢了,无所谓是谁阻碍了谁。若有阻碍的话,只能说主政不利,学者偏激,无能无策,偏听偏信奴才而己,理论在那摆着,学哪个用哪个,学哪些用哪些发展创新哪些,选择判断决定在你,怎会错了愿这愿那的,太低俗,太无赖。
知识是发展的动力,知识能改变命运。大局主定,小局自悟,选择正确,才能走向正道,才能有所作为。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英明主政的领导下,能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是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吗,有好的政策,有以民为本的勤政廉政,有人人向上求实奋进踏实肯干的砥砺前行,攻艰克难,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中华大兴,中华富强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所向披糜,没有对手,永远不败。历史是人民写成的,也必须要有明君主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