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写作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考作文的难点在哪里?
照例先上个思维导图:
学生害怕写作文,考试中作文的得不了高分,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拿到作文题目之后,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不会审题和立意。
要想快速提高审题和立意能力,一般都两种途径。
一种就是多研究历年真题,从作文命题思路中,寻找命题人的命题规律。
如果你认真梳理近10年的作文题目,你就会发现,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虽然题目的形式风格迥异,有些年份是漫画作文,有些年份是材料作文,还有有些时候是新材料作文(相对于之前的材料作文而言),但是在变化之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这些作文题目能选择的立意,考过来考过去就那么几十个话题。
这些话题,基本都和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竞争、合作、尊敬师长、爱国等。
另外一种就是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学校的老师在讲作文时,一般都会把重点放在作文立意和文章的结构上。
毕竟语言和作文素材也没有办法详细讲解。
学会了审题和立意,知道了从那个方向入手以后,接下来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按照高考作文的阅卷标准,高考作文的阅卷标准。高考作文对于内容的要求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而如果你打算写记叙文,则要达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的要求。
什么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呢?
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你选择的材料要能支持你的观点;第二,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你的观点。
这两点看似很简单,但确实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的“拦路虎”。
先来详细说下,什么是你的材料要支持你的观点。
材料要支持观点,听起来很简单,但在考场之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素材,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即便是你找到了合适的作文素材,往往还会出现,因为对作文素材不熟悉,或者运用不熟练,导致写完之后,自己都感觉这次作文写跑题了。
正是因为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的写作,所以如果你去问一些语文成绩特别好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一般不会在考场中,特别是大型考试中,直接把自己刚看到的作文素材直接运用到作文中,而是会优先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作文素材,通过对熟悉的作文素材进行裁剪、拼接,进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既然考场作文对于作文素材的要求,不是在于你积累了多了素材,而是掌握了多少能熟练应用的素材,那么在备考的过程中,针对作文素材,就要重点关注素材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肯定是不行的,但并不是有了米,每个人都能做好饭了。
接下来说下,如何准备考场作文的作文素材。
第一种方式是模仿。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那么就不建议把时间浪费在积累新鲜的素材中,而是直接从优秀作文中,寻找现成的材料。
拿到这些材料之外,看一下原作者,想通过这些材料,支持哪些论点。把论点和材料都标注在一次。
随着不断的积累,然后就按照话题去把作文素材进行分类。
下次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遇见相同或者相似的话题,就直接把其他作者的作文素材改变一下,写到自己的作文中。
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千万不要直接默写到考到考卷上。
直接默写到考卷上,会被判定为“套作”,如果是“套作”,很有可能会被判为0分。
第二种办法是从课本中找素材。
课本中的素材,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是,这些素材自己已经学过一遍,对材料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针对课本上的素材,只要自己稍微下点功夫,以课本上的内容为线索,就能“顺藤摸瓜”的找到相似或者相近的素材。
比如,你写了戴望舒的《雨巷》,你可以找一两首戴望舒其他有名的诗歌,把其中精美的诗句,和课文记录到一起。
在考试写作文的时候,你就可以新旧混搭,一部分用课本上的素材,另外一部分用相似或者相近的素材。
这样安排,有两方面的好处。
一是熟悉的素材,考场中容易回忆起来,这样可以节省构思的时间。
二是阅卷老师,看到熟悉的素材会有亲切感,同时还有一些课外的,这会让阅卷老师感到有点意外。
所谓的喜欢就是熟悉+意外。
第三种办法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
这种办法好处和弊端都非常明显。
好处是考生更容易在考场中,拿到高分。在大部分省份,能获得满分的作文,在素材方面一般都比较新颖。
而弊端是,这种方法对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求比较高。
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任何材料都没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那么大量的积累素材反而很危险。
你可能看了大量的素材,但考试中一个也不会用,再或者考试中,大脑如泉涌,但涌现的都不是阅卷老师想看到的。
在分析完,高考作文对作文素材的要求,以及如何准备素材以后,题主的问题也就很容易回答了。
《新闻周刊》这样的新闻汇编及点评类节目,的确能拓展学生的视野,特别是有利于高三的学生,快速了解时事动向,但这类节目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而不是高中生,这就导致这样的节目里面的大部分内容,要么是和高考作文常考的话题没有任何关系,要么是需要深度加工之后,才能运用。
【这样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太犀利了】
高三时间非常紧张,如果你看的内容,和高考作文常考话题关系不大,从功利角度来看,基本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
而如果这些素材需要深度加工以后,才能运用,这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而大部分学生显然是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
【这样的内容才是高考命题人希望考生写的】
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作文成绩,看《新闻周刊》,还不如多看人民网、光明网的文化、评论板块,这里面的很多观点、材料就是标准的高考作文论点和素材。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您好,我是高三老师。我给你一些建议。
《新闻周刊》简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周末杂志性新闻栏目,每周六22:15播出.眼下的中国,变化剧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以什么样的眼光,能将过去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首播时间:周六22:15-23:00;重播时间:周日01:15,04:15,09:10.
主持人是白岩松。与周日晚上水均益主持的《世界周刊》堪称央视每周两个压轴节目。高三学生时间比较近,选择这两个节目了解国内和国际发生的事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不只是高考。如果理科生更适合。文科生只看这两个节目是不够的,可以多看一些深度的节目。
。加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