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逆袭成皇帝后,为了万代江山着想,开始大肆屠杀功臣,结果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几乎被屠杀殆尽。而在继承人上,朱元璋也大费脑筋,他最开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但后来朱标竟然英年早逝,打了朱元璋一个措手不及。随后,朱元璋没有改立呼声最高的朱棣为太子,而是令皇孙,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
据悉,朱元璋为了确保孙子朱允炆能坐稳坐牢帝位,他在去世前,为朱允炆留下了一张王牌——托孤大臣梅殷。
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是次女宁国公主的丈夫。朱元璋的女婿虽然多,但梅殷不但勇猛刚强,而且为人正直,表示尤为出色,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因此,朱元璋临终前,下了密令让梅殷辅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之后,对梅殷委以重用,信赖有加。再后来,野心蓬勃的朱棣以“清君侧”为理由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突然发难,朱允炆马上派梅殷统帅四十万大军去守护淮安。
朱棣想要通过淮安抵达南京,于是就派使者去见梅殷,说要“入京上香”,而梅殷回绝了:各皇子私自入京就是不忠不孝。
朱棣虽然气愤但也无计可施,只好放弃与梅殷纠缠。聪明的朱棣选择了绕道而行。结果朱棣率军绕过了淮安,直抵空虚的南京城。
结果毫无悬念,朱棣拿下南京城后,建文帝也玩起了躲猫猫。而很多人识时务地选择了归顺朱棣,只有梅殷仍拼死抵抗,坚决不降。
朱棣于是便逼迫被生擒的宁国公主,让她写信召回梅殷。宁国公主只得写了一封血书,让梅殷火速回京。
梅殷在见血书后悲痛欲绝,又听闻建文帝“已经死了”,于是选择放弃抵抗,选择了归顺。
梅殷在建文帝被围困面临危机的时候不出一兵一卒,因此也被人称之为“伪君子”。万般无奈之下归顺投降后,自然会引起了朱棣的猜忌。
朱棣虽然没有明着对驸马梅殷下手,但是暗地里也施了不少手段。例如派人去监视梅殷的一举一动,就是为了抓梅殷的把柄。
永乐二年时,更是有人诬陷梅殷,说他在暗中培养杀手,有图谋不轨之心,想要刺杀朱棣。同时,还污蔑他与秀女刘氏勾结,想要谋害朱棣等。
这些空穴来风的事正合朱棣的意,但这些诬陷都没有真凭实据,朱棣也不好直接对梅殷下黑手。于是一些“聪明”的大臣明白了朱棣意思,把梅殷往更实里整。
有一天早上,梅殷上朝经过一座桥时,有人趁他不注意突然将他推到河中,结果梅殷就这样被淹死了。事后,当然,现场被伪装成梅殷“投河自尽”。
宁国公主对此十分痛心,坚决要求追查到底。这时,一个叫做许成的都督进行举报,声称他看到了害死驸马梅殷的凶手是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
朱棣随及处死了谭深、赵曦这两人。当然,明事理的人都知道,害死驸马的人显然是朱棣。
之后,朱棣为了补偿已故的梅殷,不但为他举办了一场非常隆重的葬礼,而且还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官,并封宁国公主为宁国长公主。
总之,朱元璋当年还是看走了眼,给建文帝留下的这张王牌——梅殷虽然拥兵四十多万,但他空有忠诚之心,却无勇无谋,关键时刻犹豫寡断,最终错过了拯救建文帝的最佳时机,也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诚为可惜也。
朱元璋终结了元朝蒙古人的统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
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可以说朱元璋在治国理政是有卓越的才能和贡献的。但他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朱元璋认为司法是理性的,不利于他的统治便设立锦衣卫,对于那些可能并没犯错,但是不合他心意或者是他觉得会不利于他和他后代的统治,都会遭到朱元璋的屠杀。仅在蓝玉一案中,便在全国诛杀了15000人。蓝玉是否要谋反如今也无法确定,但那一万五千人中,难道每一个人都跟蓝玉有关系?难道每一个人都是要谋反的吗?甚至其中有的人互相都不认识。可能仅仅是因为谁提到了一下或者是曾经认识便被认为是参与谋反。而蓝玉,他仅仅在被抓的第二天便被处死。如此迅速和如此大规模的牵连,不像是要查处谋逆而是想屠杀权臣维护统治。在朱元璋手下,被屠杀的远不止一位。单统治初期朱元璋便制造了四大冤案,屠杀总计数万人。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在中国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酱缸文化。扼杀了中国人的气节和血性,而逐渐养成了一种奴性。
刘基在刚见到朱元璋时评价,此人的相貌兼有大贤之厚与奸邪之恶。之后朱元璋的做法也印证了这句话。
而朱棣基本上是继承了朱元璋的手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设立东厂。让特务机关权利越来越大,对于朝中的忠良陷害也更加的深。而在国家建设方面,个人认为朱棣的功绩不如朱元璋,对外上郑和下西洋应该算是朱棣比较不错的功绩之一,但随后,便开始了闭关锁国,这个也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遏制,中国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对内朱棣主要还是继承了朱元璋的建设业绩。
所以总的来讲,论功绩的大小应当是朱元璋更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