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如果一个人一天可以读一万字,一年读三百六十五万字,也需要读将近十一年才能读完。 而且一天读一万字都算高标准严要求了。且不说一定有大量的字不认识,有大量内容需要参照别的书目才能理解,地图集一定要的,注疏一定要的,很多内容有不同记载,也要找原书来参正一番。一天看一万字闹不好要连着工作十来个小时。
不信可以试试看,一天的功夫,能不能把《史记·夏本纪》看明白,字数可远没有到一万呢。再把《三家注》拿出来,看看这不长的原文,注释、索隐共有多少字。
也不妨试试看,一天看十来个小时的书,坚持十一年是什么体验。不妨这么来比较,就是连着上十一年高三。而且和高三不同的是,高三应付的是学过的内容,读二十四史面对的是新内容。
有的人可能会较真,认为我所说的是偏向研究的阅读,自己不可以就像读网络小说那样,略略过一遍吗,开卷有益,即便粗看一遍也是有益的。这么抬杠当然也可以。研究的阅读确实辛苦,黄仁宇就是研究明史的出生,他把明史过一遍,要花一年半,还不是精读。
略略的粗读,不是不行,读者得先保证自己不疯,最好有超常的记忆力。不然一眼扫过去,这个人的列传里出现了那件事,那件事的部分内容又出现在另一个人的列传里,看完一头雾水。朝代典章制度的延续和变迁,看完同样一头雾水。军事上,在哪里打的,什么战法,领兵是谁,后勤、装备怎样,看完还是一头雾水。除了看得怀疑自己智商,看不出有什么好处。抬杠的话,不妨现在就开始看吧。
需不需要呢?一目了然,不可能嘛。先观其大概,再挑喜欢的部分深挖下去。如果你相信历史总是重复出现,那你就一定能从一个历史的片段里发现相同的逻辑和人性,这样的收获闹不好比较大。
二十四史包括1、《史记》2、《汉书 3、《后汉书》4、《三国志》5、《晋书》6、《宋书》7、《南齐书》8、《梁书》9、《陈书》10、《魏书》11、《北齐书》12、《周书》13、《隋书》14、《南史》15、《北史》16、《旧唐书》17、《新唐书》18、《旧五代史》19、《新五代史》20、《宋史》21、《辽史》22、《金史》23、《元史》24、《明史》。
就我个人记忆而言,我真正的学习中国历史是从初中时代开始的。但是都是讲的比较宽泛,没什么系统性。可能是比较喜欢历史人物的故事,就看了白话版精简版的《史记》和《汉书》那时候觉得里面的插画配图还是蛮好看的,而且每一个人物传记的故事也很精彩。《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看的也是白话版的,但是都没用看完。当然《三国演义》不能算历史。
到了高中时代主要看过二战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等中国的近代史。《史记》、《汉书》、《百家讲坛》等,因为那时候高中老有文言文考试,而且基本上都是考《史记》、《汉书》里面的人物。但是我那年的高考确是考《明史》里面人物,很是悲剧,如果那时候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就好了。
上了大学以后,就想看一下文言文的史料,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资治通鉴》,从两汉一直看到南齐的历史就看不下去了。实在是太乏味、枯燥了。
其实对于喜欢历史的人,对于了解历史并不只限于史书,还有很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历史大师的讲解等。比如说我们学到的一首诗词,我们会试着去挖掘这首诗词的作者的生平以及这首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