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不可怕,晚婚也可以

多晚算晚呢?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唐朝的情况,那么也许根本不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晚。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第一次结婚是在727年,迎娶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这算结婚早的。

杜甫二十九岁时,娶了司农少卿杨怡的千金。这种组合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杜甫当时除了有才,官阶既低、赀财又薄,也有这样爱才的大人物愿意把家中千金嫁给他。

白居易二十六七中的进士,在同科中已经是年轻的了,工作几年后,迎娶朋友杨虞卿从妹为妻,当时三十六岁。

韩愈,二十九岁娶了夫人卢氏。

以现在的标准看,他们算晚婚吗?不止诗人群体,普通人中晚婚的也很多。墓志记载有一位梁姓女子三十二岁才结婚,她爹是濮州刺史,御史中丞。《大唐太子典设郎郑公故夫人崔氏墓志铭并序》中的崔氏,三十六岁结婚。潞州长子县尉王怡,三十六岁就死了,终身未婚。

蒋爱花对唐代的这种晚婚现象提出了解释,一是经济原因,结婚太贵;二是守礼,“居丧不婚”;三是社会因素,有些人没有结婚,是没有正式旅行婚姻程序,但生育啦、OOXX啦,都没有耽误。

这些晚婚的人快不快乐呢?看不出有什么不快乐。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天天一起玩,四处游山玩水办酒局。李白在旅行,杜甫也是,他俩第一次见面就是旅途中碰到的。韩愈事业心太重,估计没有时间管开不开心。后面的这些普通人的例子中,有些虽然没结婚,不代表人家没有姬妾、没有谈恋爱,王怡就有孩子。

唐代的事情说完了,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跟那时有点像?一是结婚太贵,年轻人要买大城市一套房,只能靠暴富了,没房丈母娘又不干;不结婚不代表不恋爱、不……呀,人家的感情说不定非常富足;有那么多东西好玩,面基、打游戏、旅行,结婚什么的不那么着急。

何况真的是晚婚吗?按人均寿命来算,白居易这样的,是不是得急疯了?然而并没有,何况现在。我有一个看法,这代人之所以会被上一代人嫌弃结婚晚,是因为上一代、上两代人结婚普遍早。工作是分配的,生活一眼望得到头,一个人又真的过不下去,不结婚干嘛呢?当然就早。现在不同了,工作难找、生活前途叵测、一个人过得挺好,结婚没那么急。

肯定有人想结婚但不可得,拖下来了,要么看不上别人,要么别人看不上他(她),这种情况开不开心呢,看生活质量和心态吧。如果能没事儿坐飞机去巴黎喂鸽子,天天试吃、试玩、试用各种好东东,不开心我也认了。

过去有:”早插秧苗早收谷,早生娃娃早享福”的一说。此说法,印证了现实社会生活中,早结婚或晚结婚的利弊所在。晚婚或不婚快乐与否?取决于自身对生活的认识,以及态度了。简而言之,早婚最实在的就是:等孩子长大成人、工作、组成自己的家庭后,做父母的还精力充沛;以后,不管是帮忙带孙辈,还是安排、享受自己的生活,都游刃有余。在当今时代,因受人生、生活、婚姻观和社会现实、以及各方面的潜移默化影响,晚婚或独身,成为年轻人热选之项。每当平时看到,有白发苍苍、弯腰弓背的老年人,不是怀抱就是推着小车里的孩子、满跚而行时,心下不由感叹:难道这就是含贻弄孙之乐?因此,个人以为,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也无可厚非,但也要适当考虑一下,待自己父母年老体衰之时,才来成家、生子;当自己对带孩子无能为力,需要老人帮助带孩子,老人有能力、没能力也要勉力为之。老人心中的一些感受、苦楚,做子女的能体会到还好;体会不到的,做父母的只能自己兜着了。作为父母一辈的,要顺应时代变化、尊重和不干涉子女对生活的选择;放宽心及保持健康,就是对子女极大的支持。另外,做子女的,也应多为父母想想,虽说你有,选择晚婚或不婚的自由,但也要适当顾及父母的感受。最好能通过交流、沟通,取得父母的理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489.html

(0)
上一篇 2022-08-27 下午1:02
下一篇 2022-08-27 下午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