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出身,回归本源。简直新农人为您解答: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农村城镇化建设,实行拆迁,统一建安置小区,统一安排农民集中上楼居住,很多农民不太愿意,为什么?主要是上楼居住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面对突然的改变,一下子难以适应。我自己在农村生活了多年,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生活习惯问题。原来的生活接地气,生活的吃喝拉撒睡,还有居住的环境,周边的环境等,经过了很多年,都已经形成了习惯,比较难以改变,特别是农村里的老年人,他们从心理上不太愿意接受这些改变,觉得原先习惯了的,就是好。
二是,原来的一户一宅面积大,空间大,觉得住的自由自在。原来住宅的占地面积都有200、300平方米,有的会更大,这样大的居住面积,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实际使用上,感觉约束少一些。但是,集中上楼居住后,住在百来个平方的房子里,就会感到像个鸽子笼似的,周边也没有出场,很压抑,不自在。
三是,上楼后,农民的一些农具、杂物等没地方放,再就是养点鸡鸭、种点菜啥的都不能行了,造成日常生活不太方便。原来的居住环境,这些多少都能达到自给自足,减少家庭生活开销。上楼后,就得什么都要花钱买了。
四是,下地干活,要来回跑很长的距离,也不方便。原来大家都住在田间地头,离田地不远,随时都可以来回跑,都很方便。
五是,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原来那么亲近,走动起来也没有那么多了。原来住的地方,出场大,很开阔,大家随时都可以碰到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能增加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可上楼后,关起门来,面对的就是自己一家人,外面接触的自然就少了。
六是,农村家里有个红白喜事,原来可以在自家操办。但上楼后,由于空间太小,施展不开,就会受到限制,农民一下子不太习惯,农村原有的一些风俗也会受到影响和改变。
总之,万事万物,总是有利也有弊。农民多少年的生产、生活习惯,要想一下子改变,的确需要一个过渡和逐步适应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但愿各地在推行农村城镇化,实行拆迁合并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农民的心理、习惯和意愿,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生活来路和经济收入问题,应以他们的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为目的,而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拆迁而拆迁,也不能强行农民上楼居住。
我是简直新农人,以城乡视角、政策依据、专业数据和温情态度,每天与您分享分析三农发展问题!您若觉得有点价值,欢迎点赞、转发、评论、收藏,或点击“关注”按钮,一起了解和交流更多,谢谢!
首先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很荣幸能够做出回答。
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当前农村发展只是温饱,温饱的前提是要有就业机会,如果没有大量的就业机会,简单地种田,很难满足当前生活和生存的基本需求:
首先,农村地区的生活费用:
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价格较低,而城市的农产品价格是通过将物流和运输成本加到原产国来综合计算的。因此,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价格远低于城市。
农村公用事业相对便宜,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农村地区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农村生活娱乐消耗较少,因为没有相应的娱乐资源。
二、农村收入来源: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农民工收入构成。根据2019年的数据,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3962元,比2018年增长6.5%,每月增长241元。
种植收入,按人均土地面积1.35亩计算。中国总人口14.56亿,农业户口9亿,从事农业生产7.4亿,全国耕地18.26亿亩。按种植粮食作物计算,年纯收入不超过2000元;按经济作物种植一年不超过3万元;根据反季节蔬菜计划,年收入约为5万英镑。由于反季节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受到资金、物流、农民市场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仍处于种粮阶段,收入水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因此不得不外出工作。
三、农村就业形势:
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和生产工人等初级劳动服务。那些有储蓄的人会尝试从事小生意、餐馆、美发、美发、商品销售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他开始在三产服务和制造业工作。
努力工作后,只要没有意外,他们就不会回到农村生活,这很容易导致土地被遗弃。
所以种树可以解决兼顾双方的问题。
第四,农村植树的初衷:
起初,大多数农村人没有更高的欲望,所以他们在费用和与工作相关的行为方面比城市工人更好,价格也更实惠。诚实的农村人也更受城市雇主的欢迎。
农民工从温饱开始,然后改变他们孩子的教育状况,然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都有追求进步的共同心态。
第五,农村人的希望:
事实上,农村人的希望并不多,只要他们能够生存下来,让后代有改变的希望!
我希望我能理解植树不是我的初衷,因为生活的压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