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论语道德经的关系

易为道之用,道为易之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易谈天地,乾坤为纲,生天地者道也,道是宇宙天地万物之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第一位发现道并系统完整的创立大道思想的圣人。说“老子所阐述的思想,完全是《易经》的内涵”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自然、阴阳、道德本义皆始源于老子思想,阴阳出现在《易经》,是易谈变化,愈演愈繁,后世末学层层累加之果,天地万物,何止八卦,文化文字,何止区区、六十四卦?《易经》并未指出生天地万物的本源之物质性与规律性。伏羲简画自然符号,既不全面,也不究竟,周文王并未明道,为其政治服务而已,孔子甚未闻道,遍阅百家,宗教文化,皆无道义,唯有佛心之学,明心见性,知行合一。足见老子作为掌管上古龙脉典籍的守藏室之史,是当时天下第一的文人!

此文说“老子的最高境界是无为。”无为既不是根本也不是结果,无为是针对“人为”而言,一听就是有分别心,“道法自然”才是根本,无为是后天人道法道去除人为妄为妄念所提出来的方法论,无为是为自然服务的,通过修德性去人为伪念以真朴,修德行去人为妄为以自然,立定于德,顺从于道,达到无不为的自然结果。所以要理解无为,首先要理解自然。自身本来如此,自然演化,自然而然。

可见:此文并未理清道易之别,将二者混淆一体,是不明道源、不知德性之故,是从后天有为境界由易解道,愈演愈繁,对先天阴阳和后天阴阳混为一谈,以分别心看待自然,是本末不分。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掌握并利用的。《易经》有三易:不易、变易、简易”。“变易”,是指事物都在变化,“不易”就是一切变化之不变的规律;“简易”,掌握并运用规律,就是袭常,知常明,不知常妄作凶,就是人生尊常的道理,所以简易就是先天不易规律的后天运用,不易是体,简易是用,变易是现,简易是二者的载体。马克思指出了物质性,道具有物质性,指出了规律性,但物质的运行规律是什么,以及如何诞生万物,这个是需要“致虚极守静笃”的有无之明道境界的,非后天人为之学可及。《周易》谈到了周之变化,并未有系统定义,但后世层层累加,变易甚繁,加之人为甚多,学易扬弃,不如把握易之乾坤核心与三易,更不如学习《道德经》,人道法道,道法自然,系统完整,逻辑连贯,大道至简,易知易行。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头是老子《道德经》,辩证法是道之法,通道之工具。领袖说:解决中国问题,还要立足于中国。解决世界问题,根本方案还是在道德经思想。

孔子作为老子弟子,并未悟道。

学习《道德经》的益处。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人若明道建德,则人生有常,尊道贵德,本末源流,因势顺性,无为而成,人生圆满,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子孙兴旺。

人若不明道德,则福祸无常,成败不定,本末无序,不明道势,不知德性,虽进实退,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劳而无果,富不过三,家道不昌。

因此道德之师,在授业前一定是要先传道,让人先明道,而后建德,最后是授业学术,再加以实践和解惑,本末有序,立足根本,把握本质,循道修德,执法御术,才能把人培养成真正的人,才能成为大师或圣人。天地万物,皆有德性,百家百业,皆可通道,明道建德,顺道而行,皆可成圣。就会找到自己的通道法门,成为道德家或道德商,完成生命的完美旅程。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正心。

正心先先建德,建德先明道。

留财留纨绔,留权留祸害。

留下道德经,子孙安平泰。

【《易经》、《道德经》、《论语》三部经典之间的关系】

先简单讲述这三部经典的特点:

一、《易经》特性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易经》者日月之周易,阴阳之变易,天地之交易,四时之不易,八卦之简易,是自然之道也。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目前《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这一部经典的宗旨,就是认为天地万物处于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阐述的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

二、《道德经》特点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全文约5000字,共有81章,其中分为道经(第1章到第37章)和德经(第38章到第81章),道经主要阐述宇宙观、自然观,德经主要讲述社会观与人生观。

《道德经》者,无有之道德,天人之道德,损益之道德,生化返之道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谓生化,天之道也)。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天之道者: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之尊,德之贵也,是谓生长之道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夫莫之爵而常自然,自然之道以为实,(是谓返化,人之道也)。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馀。人之道者:怀天心,施德养,威覆盛,内实坚,神之覆,神之使也,是谓收藏之道德。

老子《道德经》法于《易经》而讲天道、人道之损益。老子是出世法则,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愚民智,无为治民得天下,得道者昌,失德者亡,故曰知道德者得天下,以损益得天下。

三、《论语》特色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语录收集编著成的一本书,在战国前期成书。

《论语》者,天伦、人伦也,天伦之三纲五常,是谓仁义礼智信诚中,人伦之三从四德,是谓君臣夫妻父子孙。

孔子《论语》法于《易经》而讲天伦,人伦,之名利。孔子是入世法则,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明明德,亲民治国平天下,得民者治,得心者平,故曰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名利得民心。

四、三部经典之比较

道生一者《易经》,一生二者《道德经》,二生三者《伦语》,三生万物。《易经》是诸经之首,为纲,《道德经》是诸子之首,为纪,《论语》是诸家之首,为目。《道德经》、《论语》同根于《易经》而殊途于老子出世、孔子入世,当以《易经》最为经典,《道德经》次之,《论语》末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553.html

(0)
上一篇 2022-08-27 下午3:14
下一篇 2022-08-27 下午3: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