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期同时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发生冲突,没考虑后果吗

让莫迪哭出了声:

谁说没有考虑后果?从印度几十年来“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尿性来看,印度非但考虑了,而且考虑得十分周到全面。

根据印度的设想,在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面前,无论我们、巴基斯坦还是尼泊尔都只有噤若寒蝉和打不还手的份。所以印度也自信满满地做出了“印度能打2.5线战争”的结论,也就是在压制国内矛盾的同时,还能一个打两个,对我们和巴基斯坦左右开弓。

但谁能想到,一向“人畜无害”的尼泊尔会突然“造反”,更要命的是我们和巴基斯坦也一点儿也没有惯着印度,这就让印度陷入了深深的不爽:你们超纲!你们开挂!你们在侮辱印度的能力和智商!

但印度的不爽似乎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所谓的愤怒是靠实力支撑的,没有实力的愤怒一文不值。如果没有实力,别说愤怒的后果了,可能连愤怒的资格都没有。而当前的印度明显有愤怒的资格,但却没有愤怒的后果。

不过莫迪政府似乎顾不了那些,在躁动不安的气氛里,莫迪政府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在周边上蹿下跳,誓要活成人厌狗嫌的狗不理。

那么,为何莫迪如此着急,甚至不考虑后果都要如此“努力”呢?在静夜史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印度有雄心壮志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开国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定下的小目标就是要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而后经过一系列传承和发扬,印度终于走上了“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的不归路。

虽说“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问题是印度的理想明显有点大,大到了扯着蛋的地步。毕竟印度的目标是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但尴尬的是当前的印度却连南亚都出不去。

虽然英国殖民者结束了印度一盘散沙的情况,但却用印巴分治给印度强行匹配了巴基斯坦这个冤家,而虽然巴基斯坦各个方面都不如印度,但却牢牢地控制着克什米尔一部分,并配合北方邻居将印度牢牢锁在了南亚次大陆。

所以印度要奋起,对于印度而言,打巴基斯坦可以冲出南亚,打北方邻居可以夺取水源,打尼泊尔可以扩张土地。所以印度有困难晚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2、印度有睚眦必报

印度虽然有很多豪言壮语,但最著名的那句莫过于“我们已经不是62年的印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野心勃勃的印度在1962年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惨败。在这场“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而后又打成民族存亡之战”的战争中,印度用一溃千里的壮观景象,告诉了全世界:我真的就是外强中干。

因为这场4万人击败17万大军的战争将印度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宝座,打断了印度的脊梁。所以为了报这一脚之仇,印度开始了50多年的卧薪尝胆,并时刻以62年的不堪记忆激励自己。

可惜,白象再好也成不了康师傅,且不说印度几十年如一日的欠揍尿性,以及万国牌武器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的壮观场景,单是我们在62年战争结束后全面占领边界制高点的布局,就足以让印度不能呼吸。

所以,印度的表现甚至进攻,本质上就是一种求生。

3、印度有萧墙之危

作为得国太易的国家,因为从未经历过惨烈的革命或战争,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底层的各个角落,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建国70多年来,印度除无法建立大国崛起必备的工业体系,更无法解决印度自殖民时代以来的一系列社会危机,尤其是宗教矛盾。

所以在始终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印度历届政府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对外挑衅的方式转移国内矛盾。

再加上印度对被殖民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英国殖民者卷铺盖滚蛋后时刻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所以印度的对外扩张不仅能够转移国内矛盾,更能强化所谓的民族精神。

4、印度有“得道多助”

虽然印度整体与外强中干,战斗力更是一塌糊涂,但印度有令几乎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的国际环境。

自1947年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就始终是苏联及美国的座上宾。因为印度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所以需要疯狂购买美苏等国的军火装备支撑自己的野心;再加上印度有一定的体量,适合做牵制我们的棋子,所以美苏等大国对印度可谓有求必应。

而美苏对印度的礼遇,更多的是对印度的利用,尤其是军火交易方面,印度俨然成为国际驰名的冤大头,武器贩子的官方指定战略合作伙伴。

但印度很明显没有从美苏争相吹捧的彩虹屁中走出来,毕竟在62年被打得哭爹喊娘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确实派出了航母舰队到孟加拉湾为印度摇旗呐喊,所以印度一厢情愿地认为,关键时刻美俄必定会为印度两肋插刀。

毕竟一旦开战,印度必将需要更多的武器,在这大赚一笔的机遇面前,即便违心,美俄也会帮助印度的,所以印度必然信心倍增。

不过,能吹和能打从来都是两码事,如果印度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而后铤而走险,等待印度的必将是比62年更惨烈的结局,届时印度就该高喊“我们不是2020年的印度”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莫迪老仙,法力无边,以一挑三

近日印度和边界三国发生了冲突,但好像都没讨到便宜。在加勒万河谷,印度死亡20人,受伤情况不明。在克什米尔,印度伤两名士兵,死亡1人,巴铁仅伤一平民。而尼泊尔则出兵收回了355平方公里的失地,并建立了哨所,等待印军反扑。莫迪老仙为什么要集中和三国发生冲突,难道是看到我们大街上的“3D打印”产生了什么误会吗?

其实莫迪老仙应该没想过一次性单挑三国,他只想在加勒万河谷搞点事而已。至于尼泊尔和巴铁加入进来,恐怕是莫迪老仙没有计算到的。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发生交火事件后,巴铁国防部长库雷希在推特喊话印度:“印度应将重点放在解决其国内问题上,而不是表现得像一个扩张主义国家,四处引发边境争端。”

你品品这话,是不是让印度看起来像个惹是生非的流氓?不管他是不是,反正要让他在国际上有这样的形象。其实现在的主战场已经不在加勒万河谷、不在克什米尔,也不在卡拉帕尼地区,而在国际舆论上。中国历来讲究“师出有名”,这点放在国际上一样成立。既然印度是个四处惹事的流氓,那么到时候挨揍也就不会得到同情了。

莫迪在加勒万河谷惹事,其实最大的目的是想转移国内疫情产生的矛盾。自从1962年那一战之后,整个印度是极度的不服气,莫迪很清楚这点。加上他的美国主子也需要有人给中国制造麻烦,莫迪也许认为,在中美博弈中他会是受益者。但是,莫迪恐怕误判了局势,他很可能被美国当枪使,而最终受益的是美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661.html

(0)
上一篇 2022-08-28 上午11:23
下一篇 2022-08-28 上午11:29

相关推荐

  • 辽宁为什么打不过广厦,常规赛广厦和辽宁战绩

    作为辽宁球迷,我认为辽宁队具有很强实力,但还没有联赛无敌的程度。纵观辽宁队比赛,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遇弱更强。尤其是与常规赛名次靠后的球队比赛,球队的实力和状态发挥的淋漓尽…

    爱问 2023-04-12
  • 孩子几年级报辅导班比较合适(二年级语文95分成绩如何)

    二年级学习 就谈下数学吧,比较专业。 95分,说明课内基础还是不错的,提升的重点是针对性查漏补缺,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接触一些课外数学。 1,课内部分 课内是基础,数学是系统课程,知识…

    爱问 2023-05-14
  • 封神演义中女仙实力排行怎么排(封神演义神仙实力排名)

    在《封神演义》中,涌现出很多女仙,有意思的是,只要是女仙,基本上都非常漂亮,即使是女妖,也是如此,比如妲己,简直倾国倾城啊,纣王为了她,连江山都不要了。 第五名是无当圣母。 这是一…

    爱问 2023-03-31
  • 安东尼戴维斯加盟湖人谈詹姆斯(安东尼戴维斯谈和詹姆斯打球)

    题主要分这几部分来解答 和詹姆斯共存问题 詹姆斯职业生涯和多位明星内线有过合作。热火时期是波什,骑士时期是乐福。这两人有一个特点,之前都是球队当家球星。和詹姆斯搭档期间,有过一定的…

    爱问 2023-08-13
  • 三四线城市二手房好卖吗

    谢请! 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不要买,当然这里面需要抛开两点(第一,刚需,第二,三线省会城市) 三四线城市不论哪个城市,我认为都没有再购买的价值,我所在地方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三线城市,我…

    爱问 2022-10-27
  • 印度的蝗虫会来中国吗

    据印度媒体5月27日报道,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沙漠蝗虫再次袭击了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的大片区域。据了解,这些入侵飞虫已飞抵印度西部50000公顷沙漠区域,二十多个地区。 大家可能还记…

    爱问 2022-08-21
  • 怎么样才能告别单身男人

    谢请。樱桃番茄目前也是在困扰,个人觉得首先还是要努力的把自己打造的更好一些 才可以更容易的脱单哈~ 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在亲密关系中,无…

    爱问 2022-11-27
  • 孙兴慜比武磊强多少

    中国曾经最成功的留洋球员是杨晨,如今最成功的是武磊。曾经中国有谢晖、杨晨、李金羽、范志毅、孙继海,李铁等诸多球员同时留洋海外。如今我们能说得上名来的,也只有武磊。目前中国足球的土壤…

    爱问 2022-08-27
  • 中国乡村以后发展到底是什么样子

    从上面的提问中,可以看出题主可能出生在城市,说农村好的一般都是城里人,做为农民知道自己生活艰苦,有多少城市人向往农村,不可能违背自己的良心,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

    爱问 2023-04-22
  • 雷霆如果晋级第二轮,真的能战胜火箭吗

    虽然损失保罗乔治的手臂,但是雷霆的身体天赋毕竟在开拓者之上。开拓者所依赖的高位挡拆,正中雷霆下怀,而现在雷霆锁上线不积极,是精神层面的问题,算不得硬伤。 还有一些端倪是,开拓者在常…

    爱问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