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两个相伴一生的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你希望自己先走还是ta先走?
这是个悲伤的问题。
回答之前,我纠结了许久,看了已有的所有回答,想找寻一个思想的引导,以考虑如何回答这个人生问题,可以让我老态龙钟时留有最小的遗憾。现在终于落笔写下,表明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回答时,看的所有回答时,内心沉重,纠结忧虑。也难怪,这是一个关于生离死别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两个人老态龙钟时的问题,这是一个几十年后两个人的命运问题。
既然已经相伴走过一生,说明两个人彼此相爱,感情深厚,心各相依,爱情和睦,肯定到了不忍割舍的地步。不论谁先离去,在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还是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着。
活着,可以看世间百态,看繁华似锦,看青天碧水,看春华秋实,看桃李芬芳,看儿孙满堂,看繁荣昌盛。
活着,可以听鸟语蝉鸣,听莺啼燕语,听儿孙问候,听琴瑟和鸣,听铿锵有力的宣言,听歌舞升平的辉煌。
活着,可以品尝山珍海味,可以嗅闻花香雨新,可以感受儿女孝顺,可以了悟人生美好。
多活一年,就可以多看一年这个美丽新世界。所以,我希望ta可以活得更长久。
不要说,看ta疾病缠身,痛苦无奈,离开人世恰是一种解脱。这基本上是你作为一个旁人的看法,是一个旁人看ta疼痛不堪时悲恸不忍的想法。有多少老人病情垂危时,想着如何寻思,如何解脱?反而,我从那些临近死亡的老人的眼中,看到的是对生命的渴望,对活着的渴求。
今生,与前世大不相同。前世,萧落困苦,动荡不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未来难测,死去或许是一种解脱。今世,医疗发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衣食无忧,活着是一种美好。
也不要说,留下ta独自一人,我不忍ta孤独,寂寞,日思夜想,那种滋味不好受。忽然一瞬间,你的思想停止了,有忽然一小会儿,你的躯体也没了,ta确是悲恸不已。可是,一个拥有悲痛思想的活着的躯体,总要好过一抔没有思想的骨灰。可是,再悲伤的思想,也能被爱慢慢治疗——即使不能痊愈。可是,再悲伤的思想,也会思考,也会感动,也比没有思想好。
所以,教育好儿女子孙,善良经营家庭,让孝儿顺女,去照顾孤独的ta,治愈ta悲痛的心灵。
几年前,隔壁的大伯及伯母过着云淡风轻的日子,老两口已经七八十岁了,儿孙满堂,重孙都上学了,有时候重孙们比较淘气,大伯会吼两句,声音洪亮,吓的孩子们大气不敢出。每到节日的时候,他们的院子里便异常的热闹,他们眉开眼笑的样子至今还很清晰。大伯是个闲不住的,养了一群羊,每天都去放羊,伯母则在家做针线活儿,院子时常收拾的很干净,所有的干柴都整理城垛;不忙活的时候,老两口就在大门口跟乡邻们聊天。那时就在想,这就是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后来,听说大伯得了病,脑溢血,住院了。原以为大伯身体一直康健,不料,这病却来势汹汹,在医院住了两三个月后便离世了,听婆婆说,他走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什么都吃不下喝不下。
大伯走后,伯母很少一个人住,时常有女儿陪伴着,两年之后伯母去世了。
后来听说了一些事,大伯走后,几个儿子分家产闹了很大别扭,所谓家产无非是老两口留下的电动车及大伯走时亲戚乡邻们给的丧葬费。这些糟事儿在伯母原本就悲痛的心口上又撒了把盐。伯母向来强势,没想到老了还遭儿女们埋怨,大概是心有郁结吧。
我想,恩爱的夫妻都希望白头偕老,但却总有先后。先走的那个人少承担些悲伤,即使是挂念、担心也都是多余的;后走的那个人承受的更多,就像伯母看透了儿女们的真心之后,还要慢慢消化失去老伴儿的悲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8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