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是否正在毁掉年轻人

“丧文化”不会毁掉所有年轻人,有可能会毁掉个别不会疏通和排解“丧”的情绪,沉溺于“丧”的颓废里不能自拔的年轻人。

按照专家的解释,所谓丧文化,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

我认为,所谓丧文化,只不过是当代一些年轻人在升学、就业、生活、工作等方面压力太大,想通过网络的方式宣泄自己感到沮丧和焦虑的情绪,以缓解自己前途迷茫、生活艰难、空间受限的压力。

年轻人表达内心的“丧”,希望躺下来啥也不干,啥也不做,只不过是在太累压力太大时一种情绪的临时的宣泄,把内心的焦虑和对前途的迷惘排遣出来。这些“丧”的情绪,只不过是分分钟的感受,通过宣泄后,心理会达到一种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会铆足劲拼命去努力。

年轻人一方面在网络上宣泄自己“丧”的真实感受,一方面在现实中为生活,为工作,为前途冲锋陷阵。这是不是一种人格上的分裂呢?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情感正常的人所具备的两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拼命奋斗,一方面需要通过一个出口(比如网络)将他们内心承受压力时的苦恼和想摆脱压力的渴望释放出来,形成所谓情绪上的“丧”。这种“丧”的表达,恰恰是年轻人释放压力和迷惘的一种方式,比那种明明有负面情绪又硬生生地憋在心里的方式,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这种“丧”的真实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不仅仅限于年轻人。除了小孩以外,各种年龄段的人,一样存在“丧”,一样有很多“丧”的时候。只不过他们拼命压抑在心里,不像年轻人那样直白的表达出来,或者他们会通过其它方式去排解罢了。

不管任何年龄段的人,一生中总是有很多“丧”的时候,不可能一直斗志昂扬,一直精神抖擞,总会有很多忧伤和焦愁的时候,总会有想放弃但又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时候。

说某某人一直精神亢奋,一直意志坚强,从来没有软弱的时候,是个像钢铁一样无比坚硬的人,都是不真实的。只不过这种人不会把自己内心的脆弱表达出来,他们拼命掩饰自己的脆弱的内心活动,而呈现给外界的,只是刚强的一面罢了。

多愁善感的诗人会在诗歌中把这种“丧”的情愫委婉地抒发出来。绝大多数会在不为人知的黑夜里暗自流泪,将“丧”的情绪宣泄在不为人知的夜晚,然后睡上一觉,早上起床又是一条像打了鸡血的好汉。

人活在世上的过程,就是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不断战胜“丧”的过程。

所以,丧文化只不过一种在重压下迷惘中“丧”的情绪的宣泄。只要自己能够随时注意正确的排解和疏导,培养多方面良好的兴趣,通过音乐、体育等多种兴趣爱好进行转移,是不会毁掉年轻人的。

2020年8月3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9057.html

(0)
上一篇 2022-08-30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2-08-30 上午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