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我似骄阳378.黑龙江桦南的。
在我十岁的时候,已经上小学了,那时候一到农忙的时候,学校就放假,农村的老师也得种地,维持生活。那时候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分田到户。我在春天农忙假的时候就得和大人,一起去上地,那时候种黄豆还得踩格子。用牲口把垄破开以后,三个人或四个人手里拄着一根棍子,在垄上踩出一条单脚的小沟来,还有一个人挎筐,用手把豆种均匀扬到踩出来的小沟里。然后用犁覆盖上土。在进行滚子镇压,我做的就是跟在大人后面踩格子,空里拉滚子进行镇压,没感觉到累,还感觉到特别好玩儿?,种玉米也跟着学刨坑下种。想想三十多年前的种地方式还真是“笨”啊。到秋天收地累活干不了,就跟着牛马车后面捡落下来的庄稼。
等再大点就跟父母铲地,收割庄稼,打场,扬场。说起扬场很多人不懂吧?在当时东北黄豆拉到家里,得等到很冷的时候,把空地都用水浇上,让空地冻上冰。在把豆棵呈圆形铺开用手扶拉着石滚子或镇压器进行碾压,不断翻转豆秸,直到最后都压好后,挑出豆秸秆,剩下的用木掀,在有风的时候进行扬场,相信现在会扬场的人也不多了吧?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的时候和父母一同在录的时候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农村有句话是这样形容农民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农村的父母干的活辛苦,吃力,又不賺钱,但是没有什么办法,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
身在农村,在父母身边就多帮他们多干些活分担分担,父母身在农村把我养大不容易,我们要懂的报恩。有句话最能形容当今时代在外打工和在农村务农的父母,叫子欲养而亲不在。
在农村家里帮父母干活,我做的不如父母意他们会唠叨几句,我也会喜耳恭听,父母大人的话要听。即使他们错了我也不会顶撞,过后善意提点一下。
我家湖南湘西这边,父母从3月起就进去了农忙时期,3月初天气好了,就会上山砍材,其实叫他们烧煤气,他们总说山里那么多材,烧什么煤气,好吧,自己只好乖乖的去山里砍材。我们这的农村从3月一直忙到12月。期间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嗮干菜、耕田,育种,插秧、种辣椒,总之一年内有各种活忙个不停。
在家就多帮帮父母,他们在一天天的变老。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在。
肯定会啊,因为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四川农村的,农活从小干到大。
1、小的时候,别的干不了,灶房烧火就是我的岗位工作,是我的工作职责。
2、大一点,上小学了,每天放学后去山上打猪草,剁猪草,做饭就是我的任务。
3、初中了,可以下地了。春天的时候,割麦子,栽棉花;夏天的时候摘棉花,摘辣椒;秋天挖红苕,种小麦,瓣玉米;只有冬天稍微闲一点。当然重活都是帮忙打下手,但是劳动时间和大人没什么两样。
4、高中,上面那些活都得干了,肩挑背扛,各种重活都得干。
后来上了大学,活干得少了,但是每次放假都一样的干。。。
印象最深的就是挑水,那时候家里有水缸,村里人都是到村里公共水井挑水。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力气小,每周放假,都是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才回学校。一挑水几十上百斤,一趟来回200米左右,来来回回得路十几二十趟。刚刚开始挑的时候,还得中途休息歇歇脚,那滋味真不好受,肩都磨脱皮了。
在农村给自己的父母下地干活是应该的。
这个不用吩咐,是自己理所应当应该做的啊,没有为什么,只因这是亲人之间的羁绊。
在农村平时也不会有什么工作,除了下地干活就是下地干活,农村里的工厂也比较少,所以也不会去打工,种地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生存,种地种好了会有好的收成,按照现在的行市,种点经济作物收入还是挺可观的,虽然不会大富,但是温饱不是问题。
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亲人了,既然我们已经到了为人父的年纪,父母也一定是60岁以上了,这个年纪身体各方面都不太好使了,我们身强体壮的年龄,给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没有什么,做完农活之后自己的身心也会高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父母为了我们忙活了大半辈子,现在他们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日子了,但是条件的不允许所以父母在这个年纪了也要继续工作,继续种地,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多少少的有点体力劳动身体会好,其次还能有点经济收入补贴下家用,所以,父母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要帮着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话又说回来,农村里现在这种说法还是很常见的,父母干活一辈子为的也是给子女留下点东西,看到自己对子女来说还是有用处的他们也会感觉到高兴,这个是任何事情比拟不了的。
所以无论是谁,都要尽可能的帮助自己的父母干点农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