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用”农民孩子”这个称谓,应该更正为”农村青年人”为妥。
许多农村青年,融入城市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老化、弱化,被人们称之为”三八九九六一”部队。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度出现过抛荒田现象。中央要求各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少临时性措施,并调查研究,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遏制了事态的发展。
一是对抛荒地,采取村集中种植,委托亲友种植,流转到种田能手或种植专业户种植。
二是引进加工项目、种植特色项目,采取种养加结合的方式,使之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把零星分散到户的土地再集中起来,实行机械化、智能化耕作与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因劳动力不足带给农业的制约。
三是结束农业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采取适度规模,相对成片的经营模式,如互助组,合作社为核算单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不致于因一户主劳力进城就影响抛荒的现象。
四是加大农业服务组织建设。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主要原因是农业产出收入比低,种一亩田的收益,在城里打工两天就可实现,他为什么要在家等一个漫长的季节呢?
一句话,农业比较效益不高,损伤了农村青年务农积极性。这种状况,从目前农产品价格有所提高来看,应该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然而,真实的情况并没使农民享受到,而是使中间商人受盖匪浅。这种市民承担了由于农产品涨增加的消费支出,农民未得利的局面。怎么办呢?就要从构建既服务农村,又有利市民生活商品流通主渠道,这个渠道通了,就会出现城乡两旺的局面。要发挥供销合作社职能作用,把城里的生资源源不断地供给农业,又将农业产品收购上来,供给城市直达市民手中,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主渠道与支渠(私营商)相结合,把主渠道的服务功能与支渠道逐利功能相结合。实现两头中间共赢的局面,使农产品涨价带来的益处传导到农民手中,从而激发农民种田积极性。
五是增加设施农业,弥补大田农业出现风险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设施农业可为市场提供名特新优产品,受自然条件制约小,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如果能将设施农业小型化,并进入千家万户市民家,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尤其在蔬菜方面。
今天,似乎农村青年劳动力在减少,明天也许会有更多的有知识的青年,带着科学技术,到农村去实现个人理想,为新农村建设丶建功立业。我们有理由想信,农业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是一个永远没有下岗风险的职业,农业的前途将更加光辉灿烂。
国家要走出周而复始的亡朝周期律,必须走社会主义公有制,共同致富道路!
改开进入深水区,政府不能再无限依赖土地财政,我们国家人口多,可耕种面积小。科学、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对当年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前辈们缅怀和致敬!
我老家江南农村,小时候清明时节,一片金黄油菜花,扑鼻芬芳油菜花香,到处洋溢小伙伴快乐的身影。去年清明回去祭祖,村里五十左右乡亲仅有3个人,这3个并不年轻的“年轻人”,把抛荒的田地,都挖成一块一块水塘,养殖小龙虾。
下面小视频,是我去年回去祭祖手机拍摄的。
整个村里几乎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显得特别荒凉,叹息,再也回不去的儿时记忆。
国家提出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城乡均衡发展,这是最切合实际,符合民情的国策。
南街村、大寨村、华西村……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