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为什么打仗却那么厉害?下面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其实多读史书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除了韩信,像刘邦就是一个亭长,刘秀是一个农民,擅长种庄稼,刘备是织席贩履的,但是他们遇到国家战乱,都能披挂上阵,奋勇杀敌,史书并没有记载他们从前有何打仗经验,而且刘秀打起仗来还特别的英勇。这就涉及到古代的教育问题,古代的人从小接受教育,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
古代科举以前的教育是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接受的是比较全面的教育,所以能文能武,史书中记载韩信总是配着一把剑,应该是有一些武力值的,这是韩信能够带兵打仗的基础。还有韩信微时贫无行,不能择为吏,曾接受亭长夫人的白眼,漂母的数落,家乡少年的胯下之辱,投奔项梁,项羽,都没得到重用,在刘邦的营地差点被杀了,算是尝尽了人间冷暖,达到了司马迁所说的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想这段受屈辱冷落的经历,让韩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大增,形成了自己的带病打仗思路。
所以当刘邦问他有何所赐教时,韩信能把项羽和刘邦分析的很透彻,真是入木三分。打仗除了神勇,还要有战略战术思维,因此韩信以后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经典战役,都是他思考的结果,这是他的生活经历带给他的,当然不能否认,韩信确实有一定的带兵打仗的天赋。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人早年的挫折经历未必不是一种财富,韩信就是很好的例子。
韩信的确厉害,但要说最厉害肯定不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事的厉害是打出来的,是砍人砍出来的,不是民主投票选出来的。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他击破的敌人偏师很多,和秦军狠角色没干过架,和项羽交手也不多,消灭项羽的最后一战,是统一战线总动员的结果,不是韩信一家之力。更重要一点,他没有和匈奴作战的成绩,也就是“外语”缺考。秦汉时期,对匈奴作战意义重大,是真正检验能不能打的指标。司马迁说李广如何如何厉害,但对阵匈奴败多胜少,怎么封侯?是问责对象。秦军一直拿不下赵国李牧,这李牧就是打匈奴的好手,最后秦人靠奸计,让李牧死在自己人手中。能打匈奴,就能打一切!偏偏韩信没打过匈奴,因此他是不是最厉害,不好判断。
刘邦如果没有韩信,能打败项羽吗?能得天下吗?能有汉朝吗?刘邦和项羽交战数十次,没有一次打胜,虽然刘邦当时文有张良萧何,武有周勃,樊哙,但没打过一次胜仗,被”战神”项羽常常吊打。
韩信叫“兵仙”,写诗最牛逼的李白叫”诗仙”。韩信拜大将后短短三五年,帮助刘邦灭了魏,代,燕,赵,齐五国。最后垓下一战灭掉了西楚霸王项羽。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是听从了韩信的战略指导,暗渡陈仓夺取秦,夺取的天下。没有韩信哪有刘邦的西汉?
”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1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