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岁之前,任凭谁怎么说,年轻人内心的天平都会倾向于选择“快乐”。
30岁之前的时光里,年轻人的潜台词是:熬夜伤身,不存在啊,我身体那么棒。快乐,我当然要快乐,更多快乐,管它熬不熬夜。况且,不是有某位先人不是这么说过吗,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PS:日他先人,我就是被这句话害的。
但是,据我分析认为,这种挥霍青春的行为背后是一种报复性的心理,是积蓄已久的情绪发泄,至少对于一代代中国年轻人是这样。
回忆上学期间,中国的年轻人在上大学之前过得跟清教徒一样,太清苦了。不管是自愿,还是被逼着学习,整天都跟科举考试的学子一样,摇头晃脑,两点一线,放弃了那么多与玩伴的娱乐活动,甚少与电视电影逐渐远离,书桌上试卷和辅导书越堆越厚,但是没有几本是自己爱看的。剪短一头乌黑秀米的头发,藏起来帅气和可爱的衣服,无论是谁都得用宽大的校服遮体,不准聚会不准喝酒,不准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不准……
即使是作为走过这段青葱岁月的80后,回忆起这些“教规”虽然觉得出发点是好意,但是仍然觉得不堪回首。
可以说在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么重要的12年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监控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监管的环境极有可能塑造几种典型人格,一种已经形成了大家所希望的自我约束力,另外一种相反的性格就是讨厌被约束,感觉前面两种都是比较容易出极端人格的,超级成功和失败。
重点说第三种,在前两种性格的中间的这类人,潜意识希望被约束和引导否则自己没有能力找到方向,这种情况目前占据大多数究。究其原因,从小大家就没有锻炼自己判断自己找出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大家觉得他长大了,想放手,但是他们自己找不到前进的自驱力,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因为从小到大都是被一种无形的手在推着前进,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心里成熟度不够,当需要他独立行走,独立处理问题时,仍然站不起来,这是典型的巨婴症。在如今的社会,不再少数。
2020年的两会,天津的一位代表提出让家长也考上岗证,引得社会各界一片哗然。我却非常理解这位代表的初衷。只是一时间,让已经上岗的人再去考证,大多数心里是受不了自己不合格的。但是,你我他都扪心自问,你真的懂教育孩子吗,你接受过相关培训吗。为什么,人类这种重要的一个工程——教育下一代,要一直在这么没有科学、系统的体系下完成呢。五花八门的家庭背景下,教育出来的孩子肯定素质和涵养就是五花八门的。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是需要给父母好好上一课的。
写到这儿,各位看客会发现这个话题已经被我扯远了,但是你顺着这个思维往回倒,会发现,都是一层层的递进关系。水是有缘的,树是有根的。
回头来看题主的,之所以会有报复式的挥霍青春,为了短暂的快乐熬夜伤身,正是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长到几十年的漫长人生,短到几个月的学习时间。我们首先把自己当人看,让家庭、学校和社会把年轻人也当做一个人来看,我们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而不是短短的那12年,极致把人性压制到这12年里,而这12年又是一个人对思维、想象、创造、运动等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时段。优秀的家长,会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舞台,只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约束,让孩子知道自己到悬崖边了。不合格的家长,自己原本对人生对学习都是缺乏大局观,缺乏规划,甚至可以说自己都是传统教育的残次品,又怎么能指望他对孩子这段青春岁月给予什么优质的指导呢,于是乎出现这么两个极端:要么管得太死要么放得太宽。而教育的这个“度”或者“尺寸”正是专业教育研究机构,应该给予学校、家长和社会培训的。所以,你说家长要不要靠上岗证?
提出上面问题的那个年轻人,你从上面的分析能够回忆起童年的点滴吗?如果先天教育环境存在不足,自己就要在后天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了,你也就不至于再问上面这类问题了。
,那就是想清楚一个问题喽,是想快乐的时间久一点还是短一点。快乐的原因并不是熬夜,是熬夜时做的事,比如刷手机、打游戏、追剧、学习等等,这些事不是只能熬夜做,白天或者晚上一样可以做,不是非要到11点以后才能做,熬夜对身体的影响确实不小,从中医的角度看晚上11点到1点是肝胆经运行的时间,这段时间还不休息,久而久之会影响肝脏功能,肝功不好,会影响毒素排出、物质代谢和转化等等,反馈到身体的会是皮肤状态变差、掉头发增多、排便受影响、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这样熬夜所做的是很快乐了,但是身体出现各方面问题后,这种快乐时间就很短了,相反休息好了,各方面都不错,精神头也不错,其他时间来做一些事,快乐的时间也会更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