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不说还会不会出去打工,我说一下我出去打工的经历吧!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每次出去打工,女儿抱着她妈妈哭着不撒手,那画面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悲伤。实在受不了和孩子分离时的痛苦,以后都是趁孩子,熟睡的时候双眼含着泪走的。
刚分开的几天,每次打电话女儿都是哭得说不出话,在过几天孩子就不接电话了。她奶奶问她为什么不接电话啊,我女儿说怕接电话哭,让爸爸妈妈心里难受。
女儿大一点的时候懂事了,每次快外出打工的时候,女儿好像能感觉得到。在哪几天孩子特别的乖巧,走的时候女儿自己躲在被窝偷偷哭泣。
好不容易女儿上初中了,对我们没有那么依恋了,可是父母老了,离开的时候总能从父母的眼中,看到一丝失落与牵挂。
我想这就是打工者们的悲伤吧!在家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谁会出去打工呢?
如果在农村收入比外面高,我肯定待在农村。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能在农村创业致富当然好!
如果农村收入高,我就可以好好地在家创收,还能照顾家人。我是2013年外出打工的,已经连续在外面待了七年了。真正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年,感觉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很少!特别是成家之后,生活压力更大,只能外出谋求高工资。这样就更难回家了。
如果农村收入高于外面,我可以每天早出晚归,老婆孩子天天陪,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一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有在外打工的人才能理解多么希望能有和家人一起吃吃饭说说话。哪怕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儿,也很开心。
回到问题,农村收入高,并且相对稳定的话那就更好了,有想法的年轻人会想着法儿挣更多的钱!我是相对保守的人,也没有更大的技能。但是有机会的话我还是很想做一番自己的农村事业,不想再出去打工,要自己当家做老板。
最后希望所有的想法的人都能用行动来证明,打工不是唯一的出路,期待你的扬帆远航,展翅高飞。(喜欢我的朋友点点关注谢谢!)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要不要出去打工的问题,说出去打工家里老人心理顺畅了,自己不高兴,在家劳作,自己干的愉快,而老人心理不平衡。两难选择,选哪一条都是对的又都是错的。这就是你为难的原因。
我以为解决这个难题不是简单的如何选择,而是要先弄明白使为难的缘由,不外乎两个:一是老人眼里的“有出息”标准跟不上时代节奏,或你们在交流过程中不能很好沟通,老人以你没出息为借口,让你出去打工,达到眼不见心不烦的目的;二是孝顺的心理标准让你纠结。
先回答孝顺的问题,孝顺不是“笑顺”,先“孝”而后“顺”,心理必须尊重、敬畏,是心理基础,然后能顺从长辈的意愿。是顺从“意愿”,不是顺从“行为”,表现不一定要言听计从,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来满足长辈的意愿,只要长辈开心了,认可了,晚辈就尽到孝道了。不必去纠结按不按他们的安排去做,其实长辈都想要享受天伦之乐的,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就是这个道理。
再来説前一个问题,如果老人守着旧观念,认为出去才有出息,就要好好坐下来沟通,用事例去说给老人听,故事可以有很多,围绕一个主题“现在在城市里出人头地的有出息的人,都在想办法往农村跑”。老人观念转变了,为难就解决了。
如果是沟通不愉快,或缺乏沟通,就改变自己,多说好话奉承话,多赞美老人年轻时候的事迹,少说最好不说气话风凉话,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舍不得你离家了。
有没有效果,可以试试。
导读:在农村收入比外出还要可观一点,你还会出去打工吗?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生活而选择出门打工赚点收入。那就不用多说!这不明摆着吗?你在家的收入还更高,何况在家还可以照顾家人——仅这一点!就是多少普通打工者心里的痛呀!
但如果你是想谋求,更好的发展或出路,那就别太在意暂时的收入高低了。外面的机会肯定是要多一些的。
所以呢?主要是看你自己想要什么?这只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任何选择有得就有失!但不管怎么选择?你都比大多数普通打工者要好得多。最起码你前面还有两条路还有得选。可他们连选都没得选。
说起外出打工,本人也深有体会!我个人同样面临选择。从十几岁打工一直到去年,才敢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当然并不是我赚了多少钱了,可以不打工了,而是像大多数的普通民工一样,只是年复一年的维持开支。但我仍然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也可能是人到了某一个阶段,思想也会随之转变吧!而我只是想在人生的下半场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