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玉成婚?
贾母肯定是十分喜欢黛玉,也十分期盼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前八十回里处处是明证,随便列两个地方,回顾下剧情。
“……只有两个玉儿可恶……”“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为她们烦成这样,也是真爱。别的就不多说了,要真是不喜欢黛玉,早早地给定下亲事打发出去不就结了?她是喜欢的,是希望留在身边,才会天天操心,为各种不顺烦心。
既然喜欢,为什么不让黛玉和宝成婚?
其实成婚这种事,也挺麻烦的。为什么呢?有各种因素,必须考虑。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婚嫁是非常讲究的,门当户对是必须有的,就如迎春与孙绍祖的亲事时,贾政的意思就是:“虽是世交……并非诗礼名族之裔……”既得是世交,又得是诗香门第,才是最合适的结亲对象。迎春不过是一介庶女,婚姻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所以贾赦乐意,贾政劝过几回不听也就算了。可是作为嫡子的贾宝玉,他的亲事,至关重要,必然不能马虎,他娶的是妻,也是妻族的家世,这点无论是贾府的谁,都没办法改变的。
作为贾府的老祖宗,在这上头,也必须支持。因为贾府到贾宝玉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贾府在朝中已到边缘,再不放大招,恐怕就要被挤出圈子了,此前也不是没有努力,还在贾代化那一代,就已经在做准备,可惜没有积累,也没有合适的人,最终只得守成,到得贾敬这一代,原本还有希望,可是贾敬出家了,贾赦好色了,贾政倒是好读书却没有天分了,文字辈是黄了,那就玉字辈吧,贾珠倒是有些天分,可惜短命了,贾琏也不读书,贾珍更是无法无天,贾环是个庶子,于是贾宝玉的责任非常重,这也是为什么贾政动不动就痛骂他的原因之一。贾宝玉此时还小,没有进学也不算什么,以他的聪明,想必是可以的。
但想当然的事,不能冒险,还得保险起见,娶个有助力的妻才是最大的事。
在聪明人看来,薛家几乎不用考虑,只有昏了头的无知妇人王夫人,才会选择家世完全没落,只有孤军奋战身上还绑个炸弹的特种兵薛宝钗。
相对来说,早期的林黛玉无疑是非常有优势的。林家世代列侯,第五代林如海虽然已无爵位,可是他凭一已之力,成为探花,成为巡盐御史,成功地让林家站在了朝廷中枢,作为天子门生,又有无数的同科进士,这人脉是相当了得了。贾母在贾敏去世后当即就把林黛玉接进京都,林如海也表示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贾府这边是默认了这桩亲上加亲的,只差没有明说了。林黛玉进府后,和贾宝玉是同一规格,三位本府小姐反而落了后。
可是,林如海死了,林家的所有优势,化为乌有。虽然说林家支系还在,林如海的关系也还在,但是人走茶凉,以一绝户女的身份,怎么扭转这局势?所以贾母一直观望,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她不仅仅是嫡亲的外祖母,更是贾府名义上的掌舵人,还有一船人等着她负责呢。
当然了,贾母疼黛玉是会坚持到底的,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她对黛玉都是维护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调包计不成功的原因,因为不符合人性。除了林家的势力变弱了之外,黛玉的身体不好,也是一个原因。黛玉先天弱,从出娘胎就要吃药,姑娘家家的,还可以将养将养,可是若是成了当家奶奶,有各种事务要处理,还有重要的生育子嗣的任务,所以,贾母一直用最大的力量,给黛玉最好的郎中,希望能在成亲前调理好她的身子,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再者就是来自王夫人的压力,作为贾宝玉的亲娘,在贾宝玉的亲事上,她有非常多的权力,她一直不点头,不支持宝黛,也是令贾母很头痛的事情,何况王夫人还时不时地唆使元春,有一年端午竟然还真就成功地让元春赐下了不同的礼,让众人都明白元春属意宝钗。贾母当然不高兴,所以借着张道士提亲,向众人宣布宝玉年纪小,暂时不定亲了,等大了再提。黛玉是不怕再等一等的,可是有人等不得了。虽然贾母暂时稳定住了,可是她年纪也大了,除了虚有其表的孝字大旗祭一祭,也没多少可以拿得出来的招数了,只能拖着,可是论拖字功法,七老八十的她,怎么熬得过四五十岁的王夫人呢?于是,越到后来,贾母越是成了强弩之末,终究无力回天,宝黛亲事成空。
贾府后来成了空壳子,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希望了。林黛玉先一步而走,倒是不错的结局,至少清清白白。(宛如清扬)
。
我觉得两个角度来说吧。
书面上来说,贾母曾对意图给宝玉说亲的张道士说过,算命的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就现实来说,宝玉的婚姻其实非常重要,并不是谁随随便便能决定的。
首先,宝玉的身份特殊。宝玉其实是荣国府唯一的嫡子。贾琏非大房刑夫人所处,贾珠早逝;贾母这个大家长的心头肉,疼爱非常;宫里贾妃的胞弟,自小亲子教育读书。所以从联姻的角度,王夫人一派连带贾妃属意薛家,既是姐妹,又可借薛家之力;贾母属意外孙女。虽说贾母是大家长,但婚姻大事,也不完全不顾及母亲以及贾妃。加之黛玉体弱,宝黛年幼,后来加运衰微,事端频发,一时耽搁也是有的。宝琴是自幼得婚约,迟早全看两家家长夺时而定,不可比较。
最后说一句,很多红学家不认可后四十回的故事,其他的不说,从贾母对宝黛之事以及对黛玉的态度,从前八十回来推论断我认为也断不会如此。
粗浅认识,欢迎大家探讨指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DoDo生活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77dodo.com/aiwen/20868.html